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欣赏一下那些经典的古诗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艺术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欣赏不能脱离书写内容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文人雅士莫不有着一手好书法。写字以实用为主,至现代以来,书法慢慢从以往的实用范围被归类到审美范畴。虽然相比以前,写字的人多了,书法创作却因此成为少部分专业人士的艺术创作。与此相似的是,书法的欣赏、鉴赏也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业行为。
对于藏家来说,提高书法欣赏水平对于收藏、鉴赏书法有着很大的帮助。近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在墨高美术馆举办《春华秋实——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并举办“书法漫谈”讲座,分享了他在书法上的欣赏方法。
书法创作应为客厅效果创作:
据张桂光介绍,这些年来书法界大致分为两种观念:传统与非传统。张桂光说:“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创作是为了客厅效果而创作,还是为了展厅效果而创作。”所谓客厅效果,即传统的书法一般放在客厅当中,供书者或藏家自己欣赏,或者朋友一起交流点评。而展厅效果,则是追求展出时的震撼感,往往篇幅巨大。
张桂光倾向于为客厅效果创作,他说:“为展厅效果创作的作品,如今越来越大,一般最少都达到六尺。六尺即为1.8米,寻常人家的客厅是3米高,这么大的画在家中往往是摆不下的。为展厅创作的尺寸注定了这些作品只能留在展厅中,观众往往经过初次的震撼之后,并无停留驻足,没有细心欣赏达到交流效果。”
“与展厅不一样的是,当书法作品挂在客厅中,平日下班看看就很舒服,能够细细欣赏、把玩。而且为展厅效果创作的书法作品除了大,装饰性也很强。不只纸上用了很多颜色,连字墨也用多种颜色,与传统书法欣赏习惯相去甚远。”所以张桂光认为这些书法很难经得起推敲,达不到传统书法的高度。
书法欣赏要结合书写内容:
书法界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书法创作要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将书法创作剥离具体字的意义,从而完全变为线条艺术,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能看得懂书法。张桂光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他认为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能够让观众得到共鸣,与文字的意思、创作内容不可分离。
张桂光认为,一件成功的书法艺术作品,往往是作者感情、气质、修养的流露,能够将作者的精神表现出来,并给观众一定的感染力。这与书写内容不可分离。张桂光举例说,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兰亭集序》写的是日丽风和、天朗气清的文人雅会,写来十分闲适自然,让人得到婉润清新的感觉。《祭侄文稿》写的是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侄子,格调激昂,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所以,书法作品的成功,与内容不能分离。而观众在欣赏书法时,也能从书写内容去了解作品,进而理解作者在结字、章法、布局的用意,达到对书法全局的把握。比如《兰亭集序》纪念雅集,所以字行中距看起来很舒服,变化也较为均匀。《祭侄文稿》和《寒食帖》书写者心情激动悲愤,变化浩大。
在《祭侄文稿》中可以看到用墨深浅、字体大小变化很强烈。《寒食帖》中字的大小一开始还算均匀,后面变化较大。这种用墨深浅、字体大小等变化,与作者情感变化是一致的,与行文内容一致。
以颜真卿的书法创作为例,从纵向比较的话,可以将《刘中使帖》和《祭侄文稿》中对于悬针竖的使用对比比较。《刘中使帖》中的“耳”字与《祭侄文稿》中的悬针竖不同,虽然同为悬针竖,但是情感完全不一样,是打胜仗后的激动。
修养越高,从书法中得到的享受越多:
书法欣赏对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不同的人从书法中欣赏到的东西也不同。张桂光认为这是每个人的修养、境遇等不一样造成的,修养越深厚越高,从书法中得到的享受越多。如果观众不懂书法,只懂认字,读不懂《兰亭集序》,就不能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某些字为什么是这样写。
所以张桂光建议想要从书法中欣赏到更多内容,得到更多愉悦的人,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是关键。观众可以阅读与书法相关的书籍,除了书法创作之外,书法史、文学、文字学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读了这些书,并不能成为书法家、文学家、文字学家,但是对了解书法创作非常有帮助,也能更加深入地欣赏书法。
此外,还可以多读书帖,多看作品。阅读书帖达到一定程度,进行对比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书法用笔、结字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篆、隶、楷各有用笔,在欣赏之时也可以对比这些不同,揣摩不同字体的用笔。比如楷字的按顿绝对不会在篆书上出现,在欣赏时可以此进行评价。
古诗文经典书法作品欣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