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22 11:06

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篇一

在云南的小石林,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上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支系之一撒尼人世代相传的叙事长诗《阿诗玛》中的女主人公,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

相传在撒尼人居住的一个名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阿诗玛渐渐地长大了,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精通绣花、织麻。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的义子,他不仅善良勇敢,而且种庄稼、喂马、砍柴样样在行,是周围撒尼小伙子学习的榜样。阿黑尤其擅长射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

这天,阿诗玛去赶集,被阿着底的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想要娶阿诗玛为妻。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提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到阿诗玛家提亲。但不管海热怎样巧舌如簧,阿诗玛就是不同意。

热布巴拉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无论热布巴拉夫妇如何威逼利诱,阿诗玛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后,立刻策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来搭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但都被阿黑一一射死了。热布巴拉父子见老虎已死,十分惊异,却又无计可施,理屈词穷,只好答应放回阿诗玛。然而当阿黑等待阿诗玛放出来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射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父子害怕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便勾结崖神,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看不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十二崖子上空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仙女,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了阿诗玛。她把阿诗玛变成了石峰,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从此,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地回荡在石林里,她的身影化成石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她成了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永远和她的乡亲们在一起。

阿诗玛的传说世世代代地流传在撒尼人民心中,这个美丽的故事历经文化工作者的收集、翻译、整理,先由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搜集异文传说,再由公刘、黄铁、刘知勇、刘绮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后成书出版。此外,阿诗玛的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阿诗玛》,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篇二

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传承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阿诗玛》以五言句传唱,其中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刺等手法和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技巧,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其作为叙事诗可讲述也可传唱,唱调有“喜调”、“老人调”、“悲调”、“哭调”、“骂调”等,传唱没有固定的场合,可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多种不同场合中传唱、讲述。《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初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汉文整理本以来,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流传,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国内,《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在各地上演。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随着生活方式、教育体制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社会空间的改变,《阿诗玛》的传承正面临着危机。2006年,云南旅游局将“阿诗玛”注册为旅游商标,云南卷烟厂的“阿诗玛”牌香烟也停止生产。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