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机电设备管理的含义不应只停留在设备管理的表面层次,因为机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电设备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电设备管理论文范文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
【摘 要】矿产资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不仅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主要的工业原料。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猛增,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矿山设备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矿山开采;设备管理;安全问题
1 矿山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指从设备的购置到报废整个流程,包括设备的安装、维修等等。目前,我国矿产开采大型设备中55%~65%都是机电设施,因此对矿产设备的管理具体针对的也就是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近几年来,随着产品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矿山的设备水平,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大型机械化开采设备,矿产机械化水平不断不断提高。但是一直以来矿产开采都是高危行业,不仅环境恶劣,而且条件也十分艰苦,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整体设备的管理水平,这不仅是为了提高矿产开采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对于矿产企业来说,管理模式正确合理与否决定了生产的安全状况,良好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保证生产的安全顺利,还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加强对矿产几点设备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矿产机电设备管理遇到的问题
2.1 机电设备管理条例不健全
我国很多矿产开采企业的管理者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还不够重视,机电管理机构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结构分散。例如财务机构、采购机构以及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能分离,这样分散的管理模式无法保证设备运行的全程管理,还会提高管理经费。此外,很多矿产机构没有组成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组织,现有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甚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按照标准对设备性能测试,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2.2 机电设备操作不规范
正确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能够有效的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还能保证应用精度和工作性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出现设备的违规操作现象,如摆放位置不正确,安全间距设置的不合理,维护检修不到位,长期超负荷运载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机电设备的非常规损坏,影响安全生产。
2.3 缺乏大型机电设备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机电设备相关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缺少专门技术人才,并且由于条件差、风险高、待遇少等原因,很难吸引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现有的一些优秀技术员,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和晋升机会而纷纷跳槽,人才流失严重,岗位接续不顺畅。综上原因,导致矿山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素质降低,没有技术发展的必要支撑能力。
3 矿产机电设备管理方法
3.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
管理职能的良好实行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为了使矿山业机电设备管理规范化,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将各项条例细化、具体,保证管理时做到有章可循。此外,制度的有效执行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作为保证,严格落实考核细则,工作细致认真的必须奖励,违反规定的一定要重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3.2 岗位责任具体到个人
为使矿产机电设备能够长效运转,除了保证设备的常规维修以外,还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岗位操守和责任心。将岗位责任与绩效挂钩,量化各项管理措施,并定期对维修人员和操作员的责任范围进行验收检查,奖励设备完好率达到标准的,处罚不达标的。还要注意的是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动态管理,深入地下实际开采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不放过任何隐患,一旦检查出设备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刻排除,避免事故的发生。实事证明,矿产业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开采设备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的维修,因此酿成无数惨痛后果。实行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对于主要设备实行“三包”制,即包使用,包维护,包检修;单人使用的机电设备则采用专责制。这样一来直接将机器设备与个人相挂钩,职责划分清晰,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设备,凭证操作。保证检查到位,责任到人。
3.3 提高设备管理队伍素质
设备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当前社会非常缺少具有高技能、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对于矿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大型机电设备的操作必须要求正确规范,因此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并定期对其技能知识进行考核,保证每个操作员都符合技术等级所要求的“应知”要求,对机电设备不仅仅要会操作,还要懂得维护,能够正确检修,并能及时准确的排除故障。矿产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对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对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努力掌握先进的相关技术,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主动性。
3.4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矿产开采企业在顾忌成本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对于重点的大型机电设备,要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性能和精度的测试,并做好各项记录的数据,一旦发现设备的精度或者性能降低,必须立刻停机检测调整。必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定期换油,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定期检测油质状态。并且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很多高新技术都可以应用在机电设备上,这种投资不仅能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还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
3.5 做好交接班
做好交接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操作和任务交接的顺畅性,接班人必须提前到达制定场地,并按照既定操作规定对各项内容进行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准确交接;此外,当班人应该将设备运行的状况以及检修记录一并交给接班人,双方签字确认无误后,交班人方可离开。如果在交接班时,接班人发现设备相关记录数据不明确,或者操作工具有损坏,各项资料不全或丢失,操作场所不整洁等情况,均可拒绝接班。如果发现接班人不按照规章操作,马虎从事,或者醉酒等情况,不得进行交接班。
3.6 制定好安全事故处理条例
为保证生产的安全平稳,有必要制定一个安全事故处理条例。首先,制定相关安全规则,矿产企业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结合内部条例,制定符合实际情形的安全生产条例,包括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标准等;一定要及时总结前期危险事故原因,对各种情况尽心汇总分析,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还要制定安全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各种潜在的突发事件制定出应急处理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4 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恶性竞争成为了各个企业头痛的问题,对于矿产企业来说,片面追求利益,对资源的无尽开发,导致可供开采的资源越来越少。目前有很多矿产企业的投资严重短缺,只能保证生产的基本成本,而对于安全管理则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有些矿产企业管理者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安全管理观念,企业内部缺少安全生产条例或者安全管理模式落后,开采条件恶劣等,种种原因都是制约我国矿产企业发展的因素。这时就需要国家加大检查力度,严格监督,一旦发现不法矿产企业,严厉惩治,设备设施不达标准的,吊销执照,立即关闭。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实质上是人与物的综合管理,并且不同的矿山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必须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规范,并保证其顺利实施。必须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生产观念,提高矿产大型机电设备安全生产可靠性的同时,也要保证矿产机构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映红,周志海.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05).
机电设备管理论文范文二:浅议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是由于时机不准而做的无效维修,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1.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1.传统维修不足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是由于时机不准而做的无效维修,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国传统的维修工作,大致分为三类:(1)事后维修: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的。由于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2)计划性定期维修:强制性维修,虽然也依靠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主要凭经验确定检修周期的,不管设备在客观上是否需要检修,到一定时间就要一次检修,所以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故障,有时有过剩检修的情况。(3)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按照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所预防的设备故障状态,将维修的时间和内容确定下来,是从监测和诊断资料中取得的数据。经过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预测设备故障,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制订出修理计划和措施,以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隐患,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
1.1 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
1.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生产为目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1.3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状态(制造、试验、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和价值运动形态(或资金运动状态)。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并分别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生产的特点,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自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的维修管理决策服务,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应用现代化方法,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应采取如下措施:
2.1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劳动力素质较低,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进一步造成了设备隐患。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2.2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2.3开展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在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系统深入地研究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造成的影响;加强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2.4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重点设备逐步推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简易价廉的诊断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利用计算机的一些特殊性能,对重要设备的异常状态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报警和实现连锁停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参考文献:
[1]张阿根,荣万中.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 科技资讯, 2008, (33) .
[2]曲冬,杜艳华.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技术, 2009, (02) .
[3]张丽颖.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0) .
[4]时均龙,王伟,赵慧杰. 浅谈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 中国, 2008, (05) .
[5]脱兰芬.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6) .
浅谈机电设备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机电类论文范文参考
2.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3.企业成本会计论文: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探析
4.浅谈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
5.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6.浅谈目标成本管理论文
7.浅谈智能建筑相关论文
浅谈机电设备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