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是人们在数字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高中数学更是开启人类逻辑思维过程的开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数学教研论文范文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的目的性要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促进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积极探索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力求使学生在不断优化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切实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1.创设精彩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直观、动感的事物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顺应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质,以与教学内容相关、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精彩课堂导入,使数学教学素材呈现灵动的感官反射性,让学生产生思维的震动,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想象能力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做一个规则的圆锥,在上课伊始,以锋利的刀片分别平行、不平行圆锥底面切削,让学生看看切削后的剖面形状,建立直观、真切的感性认识。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如此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迅速集中,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课堂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高潮,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举措。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盈情致和韵味,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切实领会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原则,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营造温馨、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其次,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与之相关的有趣故事,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渲染课堂气氛。再次,利用网络多媒体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特性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增强知识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最后,利用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改革课堂练习方式,将抢答、竞猜、挑错等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引入课堂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环节,引导学生放飞思维。
3.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能动地发挥教学问题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就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在探究、讨论和互动交流中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各自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在自主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正弦曲线中心对称性”这一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分组对正弦函数y=sinx进行如下研究:①从图象上探索在点(π,0)两侧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②在x=π左右对称地选取一组自变量,计算函数值并列表整理;③证明等式sin(π-x)=-sin(π+x)对任意x∈R恒成立;④归纳正弦函数图象对称中心坐标的一般形式;⑤用等式表示“正弦曲线关于点(kπ,0)(k∈Z)对称”,以问题做依托,学生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在互动的课堂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在充分的交流、实践中较好地领会了本节的知识,又使新课程“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的改革理念落到了实处。用新课程理念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反思、总结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在不断优化的数学课堂上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认知、积极思维和踊跃实践中促进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清茹.新课程理念下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24).
[2]陈春雷.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14,(22).
高中数学教研论文范文二:探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
摘要:要求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呈现出序列性,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低水平的问题一般为记忆性、理解性的问题,而应用性、综合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则属于高水平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一、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
(一)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
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没有方向,就得不到锻炼和发展。但如果我们课堂提问的都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就会弱化学生的智力。真正有效的问题应该能够使学生实现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使其数学知识内化为能力。或者说,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本质,完成数学的构建。
(二)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载体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维训练场。但是,实际教学中,不少人以机械记忆、机械训练替代学生的思维,没有实现教学活动的双边性。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如何能实现有效教学呢?唯有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并借助这一载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思考、自觉探究,才能避免课程改革之中的众多误区。
(三)问题设计应该同时体现发现与探究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该从全局考虑,既要注重问题的发现过程,又要体现问题的探究性。发现问题本身就是经过一系列思维活动的结果,而问题探究也是提出问题思维的继续与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不断地循环往复,将数学发展史缩短到了短短的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二、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根据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心理学的观点,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合理性
即所创设问题应该难度适宜,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因此,设计教学问题之前,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生活条件、知识基础做出客观分析。
(二)直观性
即教学问题应该体现出明显的数学特征,有利于学生领悟数学的实质,提炼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
(三)开放性
即问题应有层次感,入手容易,方法多样,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
(四)挑战性
即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五)体验性
即学生能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得出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这会极大地推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数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增强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较好地阐释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情境创设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如在“二分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问题: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有个猜价格的游戏,你有办法快速猜准价格吗?当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我们可以立刻再抛出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互猜生日,看谁用的次数最少。如此设计问题,趣味性强,学生积极参与,求知欲和学习欲望都得到了满足,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感知数学、学会数学。
(二)注重探究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如果学生亲自参与了探究活动,那得来的知识既难忘,又深刻,还充满快乐的回忆。探究性学习本身也是我国此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时,应该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方法和理念。
(三)提倡开放性
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学问题又可以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就是答案唯一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和“对不对”,一般来说,对于师生之间有意义地交流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开放性问题则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来给予回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时,提倡开放性的问题,力求避免封闭性的问题。如我们学习“向量数量积”时,教师应该问“你如何理解向量数量积的?”而不应该问“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吗?”若还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简单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问“你今天从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当然,我们说提倡问题的开放性并不是说学生可以随意说、任意想,而应该控制好问题的范围,使学生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如果我们一开始设计的问题范围偏大,可以在追问过程中缩小范围。如何实现开放性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平衡,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四)体现层次性
要求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呈现出序列性,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低水平的问题一般为记忆性、理解性的问题,而应用性、综合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则属于高水平问题。低水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也是学生掌握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基础,而高水平问题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应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教学问题的水平。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驱使下,产生探究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停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地走向数学成功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孙名符,谢海燕数学教育学报2004-02-25
2、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一年来的调查与思考金立村数学通报2005-09-30
高中数学教研论文相关文章:
1.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4.有关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5.高中教学管理经验论文
6.初中数学科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研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