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13 10:03

《窦娥冤》课文中第二部分,即第一折,是矛盾的开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净①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②;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①净:元杂剧男角色名,俗称“花脸”“花面”。②《本草》:即《本草纲目》,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明代李时珍编。)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①。(①生药局:药材铺,也给人治病。)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①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②。(①一向:这里的意思是一段时间以来。②尽也静办:倒也清静。)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①死了。(①弱症:肺病的别称。)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①将除了也。(①服孝: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或丈夫死后必须守孝三年,服饰上要有所标志,故称服孝。)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①,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①蓦过隅头:转过墙角。蓦过,迈过、跨过。隅,墙角。)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①婆婆,谁唤你哩?(①兀那:指示代词,那,那个。兀,词头助词,可指人、地或事。)(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①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②勒杀了。(①孛老:元杂剧老年男子的俗称。②争些:差一点儿。)(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①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①赚:骗)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吧。(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①)(①背云:也叫背躬,剧中角色背着其他角色向观众说话,即现在所说的旁白。)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第一场次“净扮赛卢医上”至“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这段说白,叙述蔡婆外出讨债先遭赛卢医谋害,后被张驴儿父子逼婚的经过,揭露了在豺狼当道,恶霸横行,弱肉强食的元代社会里,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孤独无助的妇女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这段说白语言通俗,明白如话,特别取材十分精当。从楔子到本折,一下子跳过了十三年。这十三年,窦娥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没有重大事件,所以剧本仅在蔡婆上场时用几句话轻轻带过,以迅速进入主要矛盾冲突,用笔十分精简。但这几句话对情节发展又关涉甚大。因为正是搬迁了新居,窦娥改了名字,所以考中科举的窦天章才找不到她们的去处;因为窦娥婚后不久丈夫亡化,年轻守寡而家无依靠,才有张驴儿企图霸占为妻,所以,蔡婆几句交代,是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铺垫。](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这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银子,本利该二十两,数次索取不还,今日俺婆婆亲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①,天知否?(①禁受:忍受。禁,jīn。)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但家境贫寒,窦娥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七岁时,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而且远离她去京城应考,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岂料至17岁,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二十岁的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多变、苦难接踵而来,“满腹闲愁,数年禁受”,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她的苦难人生和忧愁心境。但是,她的苦,她的愁,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因此,她只有询问“青天”:“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和天瘦”,连天也会消瘦,语出宋程垓词《临江仙》:“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这是一首写尽愁苦的词,剧本借来抒发了窦娥孤独无助的苦闷。]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①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①大都来:多半是。来,句中助词,无实在意义。)催人泪的是锦烂熳①花枝横绣闼②,断人肠的是剔团圞③月色挂妆楼。(①烂熳:即烂漫。②绣闼:绣房,指妇女的居室。闼,寝室左右的小屋。闼,tà。③剔团圞:太圆,滴溜溜地圆。剔,加强语气的副词,和现代口语中的“忒”、“太”、“过甚”相近。团圞,即圆。圞,luán。)长则是急煎煎①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②,心绪悠悠。(①急煎煎:十分焦急的样子。②冗冗:形容心情十分杂乱,烦忧。)[如果说前一曲是概括抒写窦娥心中的忧愁,那么这一曲则是对这种愁的具体描写。前四句写窦娥日子难捱,一天不得一天过去,从早到晚,无心茶饭,都好像在梦里。五六句写窦娥思念亡夫,无限哀伤,回到绣房,见锦绣花被伤心流泪,来到窗前,望圆月当空,肝肠寸断。最后四句写窦娥不知道这愁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急煎煎,闷沉沉,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一连串的叠词,大大地强化了窦娥内心的愁苦。]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唱)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①该载着一世忧?(①八字儿:古人将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八个字称为八字,认为八字好的命运就好,反之命就不好。)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①;撇的俺婆妇每②都把空房守,端的个③有谁问,有谁瞅④?(①短筹:这里的意思是短命。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寿数。②每:元代时的口语,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相当于现在的“们”。③端的个:究竟、真的。④瞅:chǒu,看、望,理睬。)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①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②招祸尤?(①前世:古人迷信,认为夫妻不能白头到老是因为前世烧香祈愿时没有烧到头。②今也波生:即“今生”。也波,元曲中句中衬字,无实在意义。)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①。(①言词须应口: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油葫芦】【天下乐】 这两段唱曲写窦娥对自己悲苦人生原因的探索和她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 窦娥和当时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一样,不可能找到苦难的根源,因此,只能运用封建礼教和宗教轮回的因果报应观念进行解释,把一切都归结前世作孽太多。窦娥既然遵循封建礼教,笃信因果报应,因此,她就抱定一个宗旨:“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前者是尽所谓孝道,后者是尽所谓妇道,窦娥决心默默忍受今世的苦难,坚守“节孝”的封建礼教以修来世之福,而且“言词须应口”,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两段唱曲在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它告诉人们,窦娥是一个由封建礼教熏陶出来的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她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完全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连这样的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尚且没有她的容身之所,这就激起观众和读者质疑:这样的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其次,由于窦娥抱定了贞节的妇道观,所以与张驴儿的对抗冲突就是必然的,与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动摇的婆婆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场次“(正旦上,云)妾身姓窦”至“我言词须应口”,写窦娥在家中等候婆婆归来,抒发她对悲苦身世的满腹忧愁,表白自己虽遭生活不幸,却安于现状,只想恪守妇道,孝顺婆婆,苟安人世的心志。]

(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①这早晚不见回来?(①怎生:怎么,如何。)(卜儿同孛老、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奶奶①,你先进去,就说女婿在门首哩。(①奶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①!(①波:句尾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呢”、“啊”。)(正旦唱)

【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①的,教我怎生说波!(①羞人答答:即羞羞答答,害羞,难为情。)(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①。(①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一半儿……一半儿……”是曲牌【一半儿】尾句的句式。徘徊:在这里是“犹豫”的意思。丑:羞惭之意。)[婆婆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窦娥心中好生疑惑,于是“连忙迎接慌问候”,体现她对婆婆的无比关爱和孝顺。]

(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①么!(①不中:不行。)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①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①将:拿。)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

【后庭花】遇凶神要择好是头①,拜家堂要将香火修。(①遇凶神要择好是头:有的版本是:“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梳着个霜雪般白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髻①,怎将这云霞般锦帕②兜?(①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髻:古代妇女头上装饰用的假发盘成的髻。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

,dí。②锦帕:女子出嫁时头戴的丝绸头巾。)怪不的“女大不中留①”。(①女大不中留:当时成语,意说女子年龄大了就要出嫁,不肯留在家里。)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窦娥在得知张驴儿父子逼婚,婆婆竟然答应之后,她不顾婆媳名分,一改“孝顺”的态度,对婆婆的“失节”行为提出严肃批判。在封建社会,女子无奈改嫁一般是两个原因,一是贫穷,二是年轻,需要找个男人作为依靠,但是对蔡婆来说,这两个理由都不存在,“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因此,窦娥劝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但是,蔡婆不听,于是窦娥用这个唱段,对婆婆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笑和讽刺。曲词的大意是,只有选择好日子才能避开凶神,只有修好香火才能去拜家堂,这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适合的条件,你现在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怎么能再把那新娘子“云霞般”的绣花盖头巾披上身?“女大不中留”说的年青女子,“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年妇女也不再提起婚嫁之事,何况你已是六十岁的老婆婆?如果把原夫妻恩爱一笔勾销,再另投新欢,难道不怕人笑话?剧本用婆婆对封建礼教的动摇来反衬窦娥对封建礼教的恪守,既表现了窦娥意志的坚定,也从更深的层次揭露了窦娥悲剧的意义。](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①年幼,刬的②便巧画蛾眉③成配偶?(①笋条、笋条:即竹的嫩芽,比喻年轻人。句中“笋条”二字和上句“得他”二字重复使用,这是曲牌“【青哥儿】”头两句的定格。②刬的:平白无故的。刬,chǎi。③画蛾眉:古代妇女常以黛色将眉画得细长弯曲,状似蚕蛾的触须,故称为蛾眉。汉代张敞曾经为妻子画眉,传为佳话。后世遂以画眉暗喻夫妻恩爱。)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①,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②,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①田畴:泛指田地。种谷之地为田,种麻之地为畴。畴,chóu。②鳏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少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寡妇。鳏,ɡuān。)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①。(①干生受:白辛苦。干,白白的、枉自。生受,用在自己方面,是受苦,受罪的意思,对别人而言,是难为、有劳的意思。)[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蔡婆报恩的说法。唱段分两层意思,第一层说,张驴儿父子虽然有恩于你,但你也不是年青女孩,犯不着与他做恩爱夫妻。第二层说,你只图报张驴儿父子一时之恩,可是这样做却是忘了“你夫主”一辈子的大恩。“替你图谋”“满望你”,极写公公生前的周密策划,殷殷期盼。“干生受”,指责蔡婆薄情寡义,辜负了公公一片苦心。]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②,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①阑删:即“阑珊”,懈怠衰颓之意。②同心扣:语出古民歌:“解不开同心扣,摘不脱倒须钩。” 同心扣,即同心结,用锦带打成连环回文的扣结,极难打开,象征男女相爱永结同心。倒须钩,钩子上有许多倒刺如逆须,一旦中钩,极难摘脱。)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①,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②。(①笙歌引至画堂前:当时成语,一般指举行婚礼。笙歌,指音乐。画堂,装饰得很华丽的客堂,泛指堂舍。②敢落在他人后:被别人在后头风言风语地讥笑。) [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婆婆“喜事匆匆”的说法,指出这不是“匆匆喜”而是“细细愁”。曲中先用三个“愁则愁”分别从“兴阑删”“眼昏腾”“意朦胧”来铺排“细细愁”,再用“你待要”“我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层次分明,节奏上顿挫起伏,颇有民歌风味。][第三场次“(云)婆婆索钱去了”至“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从这里开始,戏剧冲突正式展开。窦娥原来打算坚守贞节,安分守己过日子;但是,社会的黑暗势力不放过任何可以迫害她的机会。流氓张驴儿父子突然闯入婆媳相依为命的生活圈子里,这个原来像一潭死水般的家庭于是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蔡婆胆小怕事,劝窦娥同意张驴儿父子逼婚要求,窦娥对此严辞拒绝,于是孝顺婆婆的窦娥与蔡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一场冲突初步展示了窦娥坚守妇道不动摇的倔强不屈的性格。]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以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①不要女婿。(①并然:断然,绝对。)(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捱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①。”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②,不枉了。(①“帽儿光光”句:是宋元时人们在婚礼上打趣新郎的话。娇客,女婿。②不枉了:没有白作。)(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理科,云)兀那厮①,靠后!(①厮:对男子的蔑称。)(唱)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①,领着个半死囚②。(①村老子:粗俗的老头子,骂人的话。村,粗野,粗俗。这是指张驴儿父。②半死囚:也是骂人的话,意即无赖恶棍,好似半个死囚犯。这是指张驴儿。)(张驴儿做嘴脸①科,云)(①做嘴脸:即作鬼脸,作怪样。)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礼科,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①。(①坑杀人燕侣莺俦:意思是做了夫妻害死人。燕侣莺俦,指结为夫妻。俦,chóu,同辈,伴侣。)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①,②的铜斗家缘③百事有。(①撞府冲州:指四处奔走经营,去过很多地方。②:zhènɡchuài,挣扎,拼命挣得。也写作“挣揣”。③铜斗家缘:指家境殷实富裕。铜斗儿,一种分量重、容量大的量器,元剧常用它来比喻大财主的家产。家缘,家计、家产。)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①?(①情受:承受,继承,多指财产、权利等。)(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①!(①下场头:下场。头,句尾助词,无实在意义。)[ 这是窦娥一边规劝婆婆,希望她回心转意,一边与张驴儿辩驳对打,唱词与宾白相互交错,以造成紧张气氛。曲中两次呼告“婆婆也”,第一次是指责婆婆不仅“招着个村老子”,而且又“领着个半死囚”,不仅是你自己“怕没的贞心儿自守”,丧失了“贞操”,而且也“坑杀人”,想拖我下水。第二次是直指婆婆把“俺公公置就”的殷实家业,竟然叫张驴儿承受,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知羞”。这时的窦娥把一切怨气都发泄在婆婆的身上,她认为灾难的起源在婆婆。但在第三折里,当贪官桃杌要对婆婆用刑之时,窦娥却拿出生命来呵护了婆婆;在临死之前,她又完全宽恕了婆婆,甚至劝婆婆不要烦恼啼哭,所以,这段情节既表现了窦娥对不守妇道的婆婆的怨恨,又为下面表现窦娥的善良作了铺垫。](下)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躁。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做区处①。(①区处:处理,处置。)(张驴儿云)这歪剌骨①!(①歪剌骨:贱骨头,对妇女侮辱谩骂之词,含有轻贱、不正经、泼辣之意。歪剌,即歪,加刺字是为加重语气,意为歪得历害;骨是借以代人,带有轻贱的语意。)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①云)(①词:这里是指一折戏完了时人物的下场词。)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①,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②。(①向外:以上,以外。②惫赖:泼赖,凶狠泼辣。惫,bèi。)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第四场次“(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至本折戏末尾,由于婆婆胆小懦弱,张驴儿父子闯进家门,逼迫窦娥立即拜堂成婚,窦娥大义凛然,威不可侮,对张驴儿的逼婚进行了坚决抵抗,迫使张驴儿父子不得不接受蔡婆建议:“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做区处”。从这里开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展开了正面的冲突,通过这个情节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坚守贞节、维护自己人格的决心,也表现了她对暴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无所畏惧的性格和意志。]

高中语文《窦娥冤》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一折课文解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