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22 15:58

相关话题

导语:生物的概念很多,在概念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概念轻松、高效的被学生理解、运用并构建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理解、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概念体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更深刻、学习效果更理想。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比较归类记忆法

学生到进入高三的时候就把高中内容基本学完,但是所有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很零碎散乱,我总结出比较归类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比如4种能源是:直接能源——ATP,主要能源——糖类,储备源——脂肪,最终能源——光能。常见常考疾病类型归纳:遗传病:白化、色盲、血友病等;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疾病:组织水肿、肌肉抽搐等;免疫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等;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甲亢、呆小症、侏儒症等。

二.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口诀大都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购物直接人民币,耗能直接ATP”。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记成“间期D 复蛋合做准备,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形数数清形晰齐排中,后期丝缩点裂单体分离移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时“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缘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消化液中酶的种类“唾有淀胃有蛋,胰无肽肠无蛋,胆汁无酶来自肝”。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流程总结为“研(盐酸究(酒精)解离水漂洗,染色可用龙胆紫;装片轻压巧用力,低高镜下仔细找”。

三.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对抽象的知识借助具体的形象——图、表、实物、模型等帮助记忆。比如“有丝分裂”时,可把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比作是姐妹俩长大后各自成家姐妹俩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所以在各自成家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前,姐妹俩特意跑到赤道上去合影留念(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在赤道板上)。将暗反应比做睡觉,两者不需要光,但是有光也可以进行。在讲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时,将它们联想为羊毛、毛线和用毛线织的生活用品。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就如同很多羊毛被织成毛线;多条肽链经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形成蛋白质就如同用毛线编织成不同的生活用品,如毛衣、帽子、手套等。染色质丝和染色体是形态不同的相同物质,就好像钢丝(细丝状)和弹簧(螺旋状)的关系一样。

四.数字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将生物知识易混点“数字”化,简单明了。比如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DNA 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RNA 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记为“136”;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两种比例记为“110”和“122”;糖尿病的“3多1少”等。

五.游戏记忆法

比如在细胞分裂中用扑克牌模拟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用玻璃弹珠模拟分离定律等,在游戏当中记住了枯燥的概念知识。

六.简化谐音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简单趣味。比如微量元素:铁猛,钼心痛(Fe B Mn)(Mo ZnCu)。大量元素: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O P C H N S P Ca Mg K);胸部肌肉轮廓似“T”形,胸腺嘧啶为“T”。英文字母“C”的字形有“包”围之意,与胞字谐音。故而记住“C”代表胞嘧啶。鸟儿叽叽喳喳叫,“G”代表鸟嘌呤;八种必须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简化谐音可记为:甲携一本亮色书来;叶绿体的色素在滤纸条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胡黄ab,颜色:橙黄蓝黄。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记忆力,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他所适应的记忆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必须要有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有效的减轻知识的记忆压力,提高学习水平。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 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 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贴心小经验】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

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 ,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3、实验题是较难得满分的题型,它开放性较强,出题很灵活。但也有法可依:

1)认真复习书中的实验,学习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尔的测交试验---演绎推理法,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提出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同位素标记法验证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学生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变量法其中最后一种方法常设考点,可见教材实验的重要性。

2)认真阅读题干,区分好“探究”、“证明”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答题注意:加入相同浓度的、等量的、用生长状态(长势)相同的植株等等缜密术语的使用。

4。识图题。

注意横纵坐标、交点、拐点、走势、正负半轴所表示的含义。平时要善于总结: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图、光合+呼吸的图(区分好“净光合”即真实光合与表观光合,主要从坐标轴正负判断)等都很重点。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学会剖析概念本身的构成要素

从逻辑上讲,概念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在具体对酶的概念考查运用过程中,通常变化的形式就可以很多,但基本围绕内涵展开命题的,如“能够催化水解脂肪酶的物质是什么?”,学生通常凭第一感觉从字面意思上直接选择脂肪,实际上只要学生能抓住核心点“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

又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教师联系之前讲解的“种群的存在受气候、食物、空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讨论,什么情况下可能变大,什么情况下可能变小,通过这样的剖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掌握概念的内涵还可以尝试其它不同的方法,如把概念进行对比记忆。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

二、搭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科学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越是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联系就越广泛、越深刻。在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深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改革教材,对原有教材重新进行调整和组合,使教材有一个更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通过核心概念的中心作用,不断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纲带目,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例如: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都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

其实进一步拓展此图,可以把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过程(体液调节的主要过程、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的特点等)、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方式等内容结合进来形成一个更大的概念图。也就是说知识网络图的构建其关键是抓准核心概念,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按照一定的线索构建纵横交织的概念联系。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概念图必须是如此交织的,若通过某种单一的层递式分析能把某一概念讲述清楚的话,那么此分析方式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构建方法。又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一直是学生梳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支离的概念让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系统,我相信下面的表格对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有一定的帮助。

三、概念的运用与延伸,通过生活体验的方式来传递概念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

教材上说“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它们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推理方法。”学生觉得这些概念非常枯燥而且很难理解,但借助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来解释,往往能收到难以预料的效果。比如:甲同学考试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馈调节;乙同学考试考的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骄傲了,考差了──负反馈调节;“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 。”于是有些同学就回答: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很显然通过这些事例教学,学生已经把“反馈调节”方式的判断、“类比推理”等概念了然于心。

四、概念的渗透,加深对概念的深层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前后联系不紧密,有些新知识跨越程度比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成为知识的难点。这就需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这种在前面学习时为后面学习某些知识的“架桥”工作,也就是为学习某些新知识作了准备,就是渗透。

如教材在讲述“基因重组”概念时提到: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 同生物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样“基因重组”概念当然就包括两方面内容了:一方面,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另一方面,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在联会时期的交叉互换。但教材接下来又介绍了“重组DNA技术”这一与有性生殖无关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就其本质而言,“重组DNA技术”仍应属于“基因重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讲授“重组DNA技术”时,搭建“重组本质”这样一个桥梁,学生就能明白“基因重组”的另外一种情况(与有性生殖无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对生命规律认识上的完整性,而且有利于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

教材在介绍某一生物学规律(概念)时,有时为了保持教材本身前后内容的照应,而将某些规律(概念)归纳成了在前述某个内容限制下的规律,忽略了规律之外仍存在的可能情况,如二倍体生物与多倍体生物的分辨方法强调从个体起源开始,但在讲到育种方法的运用时,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生物个体又可以直接称为多倍体生物;又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具体过程、分裂时间、每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必修与选修教材中说法不统一等,老师要把这部分内容给学生解释明了,必须搭建好一个桥梁让学生平稳过渡,在之前的概念教学中适时地予以渗透,比如说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此技术的前提是人类充分掌握生物体染色体加倍的可能,此技术主要诱导染色体组数加倍,那么让学生充分理解此概念的前提是“染色体组”,所以染色体组的概念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桥梁”。当然渗透要注意时机,要自然地、内容适度地使学生通过迁移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高中生物的相关文章:

1.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2.高中生物的快速提分技巧

3.学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