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3个

发布时间:2016-12-02 06:03

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 带母上学

丁晓龙,一个腼腆而朴实的农村男孩子,也许是不幸的遭遇,家境的贫寒从他的脸上我们能读出与他年龄不很相符的沧桑感,他生长在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代县阳明堡镇一个叫大茹解的村子,四五间2 0 多年前盖的砖木结构的房子,与相邻的现浇房和代县典型的大瓦房相比已是相形见拙,院子没有门,用一个栅栏遮档,只有院里种的西红柿之类的蔬菜和几颗杏树显出了勃勃生机。这是代县一个极普通的一个院落,丁晓龙便生活在这里。

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憨厚、朴实、勤劳,十几亩土地,农闲时打点零工,日子过得虽有点紧迫,但也能过得去。姐姐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丁晓龙也从初中升了高中,给这个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负担,有了外债,但父亲却十分高兴,不仅闺女上了大学,儿子在高中成绩也十分突出,夫妻俩合计只要儿子也能考上大学,大人们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于是丁晓龙的父母更是起早贪黑忙碌田间地头,但日益增加的教育费用加上晓龙每月的生活费,忙碌一年的他们还得借债来满足一儿一女的上学费用,不过看着子女的娇人的成绩,老丁夫妻还是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有心人。2 0 0 6年高考成绩揭晓,晓龙以5 8 9 分的成绩被厦门大学录取,学校为他高兴,给晓龙送来了喜报,村子里为他高兴,总算有了一个上重点大学的孩子,老丁夫妻更高兴,儿子考上了好大学,有了前程,晓龙也高兴,至少父母这几年为自己付出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接下来,老丁一家人便等待晓龙厦门大学通知书的到来,至于费用问题虽然得外借,但都已不放在心上,因为凭着自己的好人缘,给晓龙借点学费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丁晓龙厦门大学通知书下发到手的当日,憨实的老丁与本村村民因琐事发生口角,被对方用刀刺死,连儿子的通知书也未看到的他没有顾上分享一下儿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欢乐就撒手人寰,如晴天霹雳,把丁晓龙一家子打瞢了,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很难用语言形容当时晓龙一家人的悲痛场面,虽然凶手被绳之以法,可所有一切都无法弥补这个家庭的裂痕,这个家的顶梁柱没了,这个本来清贫的家庭陷入困境。草草埋葬老丁后,晓龙坚强的母亲面对一双儿女,含泪忍痛说,娃儿们,别担心,有妈在,一定把你们供养成人,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这个年近花甲的女人身上。但一开学,一儿一女近万元的学费,着实让她犯难了,东挪西借,东拼西凑,晓龙姐姐的5 0 0 0 元学费总算有了着落,但晓龙的学费让他一愁莫展,无奈母亲跑遍了亲戚朋友家,找遍了所有能张口借钱的地方,到晓龙开学时,总算是有了着落。然而每月的生活费,今后的学费怎么办,母子二人又陷入了深思与无奈,情急之下,晓龙与母亲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母亲随晓龙到厦门,晓龙上学,母亲打工,以此来供晓龙读完大学,于是,母子二人背井离乡到了厦门,晓龙顺利入学,母亲在校方的帮助下找工作,然而母亲年龄偏大,找工作十分困难,加之言语不通,水土不服,母亲无法适应,今后怎么办?对今后生活充满无奈的母子二人又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儿子,妈对不起你,但实在是没有办法”,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晓龙也陷入了无奈的苦痛中,一个农村的穷孩子,能到厦门大学上学是多少穷孩子梦寐以求的梦想,无奈的现实生活却让这个腼腆少语孩子的大学梦成了泡影,后来晓龙决定退学,出去打工,想承担起这个家庭唯一男子汉的责任,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又回到了山西老家。听说此事后,老师来了、同学们来了,众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其实他也不甘心,决定与命运再进行一次抗争,兴许有新的转机!就这样,在耽搁几个月的情况下,母校代县中学为他免除一切费用让他复读,丁晓龙又回到了山西省代县中学复读。争分夺秒、刻苦用功,今年他又以6 1 2 分的成绩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录取,晓龙又一次的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母亲又一次为儿子的努力、付出和成功流下了眼泪。同时又为晓龙上学的费用皱起了眉头,今年又将如何?就在母子二人为学费愁肠百转时,国家体育总局驻繁代扶贫领导组带来了中国吉利集团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的好消息,如春风化雨,似久旱逢雨,经过几次考察落实,丁晓龙被中国吉利集团扶贫计划项目确定为资助对象。2 0 0 7 年8 月2 5 日他与3 0 位受助学生在代县文庙参加了繁峙、代县两县举行的资助仪式,并顺利入学。

历经贫困,是一种财富,记住贫困,是一种力量,改变贫困,是一种责任,爱心需要传递,责任更需担承,我想晓龙及所有受过别人资助的孩子们都将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品味人生,正视现实,回馈社会!在吉利集团的帮助下,几经曲折,丁晓龙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我们为他的明天祝福,也为更多的穷孩子们的明天祝福。

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 那四年,我在财大

今年七月,我真正成为了一名上班族。回首刚刚逝去的大学生活,我相信我比任何人更有感触,这里真实记载了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的大学生活。

1997年,我考入了著名学府――中南财经大学,就读于工商管理学院的国际企业管理专业。湖北省最穷的地方是黄冈地区,而黄冈最穷的地方是英山县,我就是来自英山的农村男孩,父母是“修地球”的,但从来没有“修”出富裕来。

面对录取通知书,父母是喜忧参半,5000元的入学费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实在没有想到家里比我想像中还要穷,父母拿出来的RMB不超过500元。从小就立志要成为非凡人物的我,这时候我知道只有依靠我自己了。其实在我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已经偷偷寄了一封情深意重的信给县委书记熊××。我之所以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把握,我不想无端的给父母以希望,也许到时会无端的给他们以失望。我独自放飞自己的希望,又独自承受这种等待的煎熬。当有一天县委的许多领导开着许多小轿车来到我们村子的时候,当村干部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的时候,我却显得异常平静,我知道做大事者必须用平静的心态接受大悲大喜!

9月份,我身着朴素的来到了繁华的武汉,5000元钱(其中有2000元是县委资助的)是分放在棉絮、衣服夹层、书包等几个地方。从此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那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以后的路会如此艰难和曲折。

当时我知道除了学习之外,我还要打工养活自己,甚至要挣来年的学杂费,但这些我都无所谓,我还决定做一位有名气的大学生。

第一章:我的大学生活

一、二年级我在为做一位有名气的大学生而努力,而且我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关于我自认为成功的大学生活,我想可以用我那众多的荣誉证书加以证明吧。对于一位有特长的大学生来说,在他那个有优势的领域获奖并非难事,而我的获奖却有点不同,我分别在思想、管理、科研、宣传、实践、体育六个领域获奖。其实我并不聪明,也很平凡,但是一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我是怎样在众多领域获奖呢?我想用当时的《工商管理院报》中对我的一段评价作为理由吧!报道是这样的:有人说,“汪× ×”这三个字摆在那里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个来自大山里的男孩子以其独有的毅力和倔强一人包揽了男子万米与五千米两项长跑运动,在我们系的运动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罕有来者”。“汪氏训练法”是完全的“自我摧残”式的,从早到晚,每天二十多圈不断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聚焦成了一种运动精神,令人钦佩,我们真诚的希望他能刷新上次运动会的万米记录,为学院再创佳绩。在随后的校运会上,我获得全校万米长跑亚军。可是谁知道在参加这两项长跑之前,我连1500米都没有参加过(至今我依然记得赛前每次想起万米,就浑身发软,双腿发抖)。所以我的训练是“自我摧残式”的(2004年8月,我回财大时,我还特意去那熟悉的大运场看了看,我仿佛又听到呐喊声,仿佛看到自己双手缠着毛巾腿上贴满了膏药双眼坚毅的盯着前方一圈一圈的奔跑……),只有这样我才可能成功。在其他几个领域中,我就是依靠这种类似“体育精神”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例如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决定写经济论文。于是我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都泡在图书馆内,后来我一口气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了六篇经济论文,其中有两篇获得省级、校级三等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涉足于论文写作,因为我是追求多领域的成功,而我的时间有限,我不可能在同一个领域花费太多的时间,我马上转战于其他的领域。虽然如此那年我的论文方面在本院系本届同学中还是获得了三项第一:最早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数量最多;获奖最多。我一直有一个理念:人的潜能其实只是被挖掘了10%而已,人其实有很多方面的特长,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只要不断挖掘和超越,最终连自己都难以相信自己原来是可以的。我不断的超越着自己的极限,每一份荣誉都是我辛勤汗水的结果,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就必须不断超越自我,把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力求做好!

第二章:我的打工生涯

自从我进入了大学之后,我就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的生活费、学杂费全部是自己打工赚回来的。我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甚至包括苦力。一年级暑假,碰到一位书商,看到我的文笔比较好,就叫我帮他写书。一万字75元,虽然很廉价,但我没有选择,我尽心尽力帮他写了18万字,再加上我帮他排版校对,共赚取1700元,第一个暑假,我赚取了2400元(其余的为家教收入),再加上我平时零零碎碎赚的钱,我终于凑齐了第二年的学杂费。二年级暑假我就更加熟门熟路了,我可以用脑袋赚钱了,我除了家教,有时也帮一些私营单位做一些广告方面的设计,也接一些别的业务。当时上海科达公司和怡宝矿泉水公司在武汉联合搞捆绑促销,我是市场负责人之一,每一天50元钱,但由于我对武汉市场实在太熟了,因此我总是在两三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剩下的时间赶往另外的地方上班。这个暑假我感觉比较轻松,而且赚了5000左右的人民币。

第三章:我的创业生涯

到了三年级,我认为学校里我应该拿到的东西我基本上已经拿到了。现在我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作为一名财经院校的学生,将来离不开商场,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高分低能儿,为了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我选择了创业。说干就干,我辞掉了校、院、系、班所有的职务,一头扎进了创业的浪潮里。

但是我没有资本,打工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我想到了代理,利用学生的身份,也许不需要资本,就可以圆老板梦。四处联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和一位在汉正街的经营鞋业的蔡老板(现已移民到意大利)达成合作协议。他负责货源和资金,而我们负责帮他开拓财大市场,我出任所谓的经理,所有的经营策划由我自己负责。不久,海森鞋屋在财大挂牌成立了,我采取了各种促销手段,其中包括赞助全校有一定影响力的征文比赛,并提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所有的奖品。一个又一个的促销活动在财大取得一定的轰动效应,我为蔡老板也为自己赚取了一比不算小的财富。我坐在教室里就能收到人民币的事情,很令人眼红,于是我在身不由己之中陷于争夺战之中,我处在麻烦之中,但是我还是笑到最后了。我阅读了大量的商战书籍,对我的头脑我很有自信心。

三年级下学期,我在公众的惊讶之中,毅然关掉了生意红火的海森鞋屋,大家认为这不可理喻,但是我有自己的打算。校内做生意太平淡,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我创业不是单单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为将来做大事储备能量,而校内创业根本达不到这个目的。于是我带着自己赚的1.5万(其中有5000元是我为自己准备的来年学费),再加上四处借的1.5万,我来到商业区——汉口开始了我第二次的创业。

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3个

这一次我选择了餐饮业,我真正领略到了创业艰难,以前有很多事是在蔡老板的指点下操办,而现在我事必躬亲。从租房、购物、聘人到定位、宣传、管理,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到应酬各种管理部门,从学生到老板角色的转换,从客人刁难到同行的竞争。那段日子我辛苦劳累,堪称苦心经营!

我之所以放弃财大周围的武昌学生市场,而跑到汉口的友谊街作为第二次创业的起点。因为当时我知道了一个消息,就是好又多超市将进军武汉市场,而它的首选地就是这个似乎毫不起眼的友谊街,我坚信好友多将会带活这一片的经济。我仔细分析了这一带的经济环境,我认为这一带地价将会升值,经济将会前所未有的繁荣起来。我本来想做做地皮生意,但是一摸口袋,我知道我的资金远远不够,没有上百万是做不成这生意的。我只好忍痛租了其中一个门面,经营快餐。

2000年的市场极其低迷,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方法扩大内需,但是对武汉居民来说作用不大。但是我的生意也不好做,可以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吧!

半年后,我又在一片惊讶声中关掉了我的快餐厅。这一次我亏损1.8万,因为半年不可能赚回我的固定资本。而我的本意不是通过快餐赚钱,而只是维持,等到好又多激活区域经济,从而激活地价,我再脱手我的餐厅,从而赚取一笔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由于特殊原因,好又多比原计划推迟两个月。而我不能再等了,马上是四年级了,按照我自己的计划,这一年是致力于计算机学习。做大事者就要保持头脑的清晰,不能利令智昏,要有长远目光,我时刻这样告诫自己。所以我关掉了餐厅,用余下的资金买了一台电脑,一头扎进计算机世界里。几个月后,友谊街跟我半年前的预测一样,地价飚升,而且该条街道被政府规划为步行街,前景一片大好。我没有痛惜,反而高兴,我高兴我当初的目光和决策没有错,这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春节后,我来到广州,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定格于广州这篇天空下。一个星期后,我进入了我现在的单位,其实当时公司给我的身价很低,每月不到1500元人民币。虽然我当时的工资不高,但是我看中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因为这个企业是一个有问题但有前景的企业,对于找工作,我个人认为,在中国鼎鼎有名的企业,我是不考虑的;濒临破产的企业大家都不会去,我一样。我找到的单位是一个充斥着许多问题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单位,这种地方,我最喜欢了,或许那里才是自己可以任意舞文弄墨的舞台吧。我应该相信我的目光!(2001年7月)

后记(2004年国庆期间):“后记”距离上面所写的内容已经是三个年轮以后的事情了,今年国庆期间,自己任意纵横网络的时候,灵光闪现之际,写满三年人间沧桑的手不自主中看着似曾相识的内容,想着似曾相识的昨日回忆,陡然之间,手头发痒,也想在bbs上留点什么,于是就找到我三年前写的一篇私记,把它发在中南论坛上。

说句心里话,自己真的不是很经常看母校的网站,不是我不想看,也不是去浏览它会花费我很多的时间,也不是自己没有时间去看,但结果就是自己没有去看。不是自己不热衷母校的消息,也不是不留恋母校的内容,当一个人毕业后,很多时候,很多的想法就奇怪了,连自己都无法肯定很多内容了。同样是微笑,但校园之内和一墙之隔的社会,它诠释的内容就不一样,你总是可以从社会上的微笑之中能看到一些别的东西,那是什么呢,任何人都有点不明白!

关于写东西,自己是爱写的人,但毕业后已经很少去触笔了,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兴趣,更不是没有内容,但结果就是没有写了。

关于恩师,自己不是不喜欢和老师沟通的人,在校时也和老师十分的火热,毕业后,自己也不是不关注自己的老师,也不是不去打听老师的近况,也不是不知道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也很多次拨了027-880×××××,但总是拨了一半又放下了,也总是在教师节那天想起了老师,但就是没有什么行动,虽然邮寄一个电子贺卡不超过 3分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至于为什么或许大家毕业后就知道了,其实有时候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们自己也不明白。但是有一点一定要声明,不是我们忘本,只是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跟人性的问题无关的。

关于为什么要发这篇帖子,只是想追忆一下自己曾经的艰苦岁月,但并不是以一个师兄的身份给大家建议什么的。我在学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个人认为不可取,虽然不可取但当时的我必需那样去做,因为自己当时太穷了,我是那个历史阶段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能力不是你在大学四年去锻炼的时候,你“入世”后,有大把机会大把时间让你去锻炼的,学好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教科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很重要(但很多老师口中吐出来的东西却是金子啊),也别忘记了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宝物啊!如果读这个帖子的你是学技术的,那么请你千万记住,竭尽全力把你的技术学好吧,越高超越好,以后你会受用无尽的;如果读这帖子的你是学管理等的,那么请你记住,管理与一个人的自身素质有关,它不一定与你读了多少书成正比的,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方式。书贵精而非多,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从而完善自己的管理思维,就可以把管理学好的。掌握了一种管理思维比你乱看书籍重要多了。多用管理方面的思维去思考很多问题,思考重过看书。就是看书,也要边看边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管理不是死记硬背来的,是吸收过来的。

关于我的后来,或许一些人读完这个帖子后,想问我,毕业后我发展得怎样了?这个社会很大很丰富,但最大的最丰富的还是人的欲望,所以无论任何人真的很难定义他发展得怎么样了,真的很难用成功去形容任何人的。这重要看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了。如果以大学同学为参照物,那比较的水分也比较重了,虽然同学之间经常联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如实透露自己的腰包和地位,因为同学之间的比较是最平常的,混得不错的同学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会为自己的所得打个折扣;混得不好的同学为了照顾自己的情绪,会给自己的所得进行涨价。所以说以同学为参照物,数据来源不太真实。那自己当初毕业之际择业的目光如何呢?就说一句话吧,目前自己是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副职领导,也是本届入职大学生中唯一被提升的职员(参照日期到我写这个文章为止),当然这个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自己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我可以肆意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策划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可能我们的工资水平还不能和某些同龄人相比,但是我依然认为我的现在还是比较好的!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钱的!工作是为了吃饭,但吃饭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快乐才是根本!

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 一个大学生的三次创业波折经历

一位退学创业大学生的三次波折经历

“我性格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你让我去上班,不适合我。我觉得这样过日子很颓废,斗志、激情都没有了。我无论如何还是要去创业。”从当初的骑着自行车到处拉业务的学生兼职中介,赚得第一桶金,到倾其所有积蓄投身电子商务互联网,不到一年失败,再到现在筹备回农村再次起步,只有24岁的李君说自己从2004年开始创业,几乎没有一天睡舒坦过。

第一次创业

—被迫创业

曾被中介骗光生活费

李君1985年出生在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一户农家。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仅靠微薄的土地上收入。李君上中学时住校。每周上学前,他都自带米蒸饭,配菜就是家里炒的泡菜。这样的环境下,李君一直坚持到高考,考上了电子科大成教计算机专业。

城里生活并不像农村,一针一线都需要开销,让李君生活压力非常大。“不认识一个朋友,也没有亲戚。孤立无援,我就试着在外面去找份工作。”可李君说,就是想周末找个工作。当时,火车北站、梁家巷一带招工很多,可全是中介。“结果,基本上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被他们骗光了。”李君说,“算了一笔账,一年骗的钱都有三千多块钱。但我总是不服气,总是抱着一丝希望。从来没在那儿找到过一份工作。后来我也死心了。”

创业开学生兼职中介

面对现实生存,李君不得不自己出去找工作。“至少找份发传单的工作,不通过中介。”李君回忆当初自己找工作的情景时,自己都会笑起来。当时身上穿了一件老款西服,下面配牛仔裤,一双运动鞋。到了公司,保安把他拦下,门都不让进。“有一个公司,去了十八次都没进到门。”李君说,从农村出来的,根本就不晓得什么叫形象。

最后咬了咬牙,拿了大半个月生活费一百多元去买了套西服。没想到,这次保安准许他进门,还帮他联系专管营销策划人。通过交谈,他发现其实很多工作都有发传单,招大学生兼职的机会。“为什么我不去给这些学生服务,提供线索呢。”一时突发念头让李君思想有了转变。他说,我至少不得骗学生。

“纯粹是挣辛苦费,吃点差价。”李君说,当初自己做中介公司,基本都是靠信息,劳务差价,获取纯利润。”记得最清晰的一次,为了挣两百元钱,凌晨两点过下大雨骑车去拉业务。当时衣服里全是水,近视眼镜上全是水和雾,只能看到一米远的东西。“为了这些事情,我掉了无数次眼泪。”

就这样,李君在大二阶段首次创业。团队七八个人,来自川内各个高校,一年挣了十万元。

第二次创业

—懵懂创业

放弃学业搞电子商务

大学生兼职中介在一年多的时间红火起来。李君心也大了,想要拓展学生市场。对其他领域不熟悉,只能针对学生市场,增加其市场厚度。于是,李君和当初兼职中介的创业者在学校周围开店,做起了学生市场的电子商务。而这时,李君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退学。

“第三年学费我就没交了。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兼顾,必须要放弃某样东西。”瞒着父母,李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业中。

三次面谈吸引百万风投

进入互联网领域,当初兼职中介赚的十多万全部投了进去,还找来了风险投资。“是风险投资主动找到我们的,他晓得我们有资源,对学生群体了解。”和风投老板只见了三次面。第一次,我拿着商业计划书直接给他描述了项目情况,说你有需要联系我们。隔了一个星期,他打电话给我,叫我去谈细节,第三次我们签合同。一共100万,分三个阶段投入。

拿到风险投资,起步还是很艰难,主要靠几个兄弟去外面跑业务。项目非常烧钱,钱用得相当快。搭建技术平台,花了三个月时间,下了5万的血本,还不包括买服务器、设备。而开销最大的还是宣传费用。李君说,为了让人知道,必须在学校支助一些社团,印刷海报,赞助学生活动晚会,组织演讲。

风投撤资创业失败

“说实话,我们这条路都还没走顺,就夭折了。”李君总结说,项目进行到六七个月时,风投突然撤资。给风投做工作,但也只得到遗憾的回答,

“资金遇到一些问题,鞭长莫及。”

李君说,自己的钱全部用完了,风投撤资,当时真的想从办公楼往下跳,想死的心都有。风投撤资后,李君和一同创业的伙伴坚守,一直拖着。也试着找投资,但看到项目要死不活的,没人来搭理。磨了三个月,8个人每天生活就是20元,每人3元盒饭。

后来,李君找到工作伙伴说,还是散了吧。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

做了那么久也没有进展,疲惫的李君想稳定下来,用自己的经历给别人打工。李君先到了一朋友的餐饮公司搞策划。随后又跳槽到一广告公司,负责客户资源管理。“收入近万元。但是我觉得这样过日子很颓废,斗志激情都没得。我还是要去创业。”

第三次创业

转战农村再次创业

地震后,李君回了次老家。尽管老家生活有所改善,但仍旧贫困和落后。家乡的情景触动自己回家乡创业的念头。但是父母和女朋友都有些不解。“不要认为农村很穷,也不要认为城市很安逸,你要看到未来。”慢慢的开导工作,李君渐渐说通了父母和女友。

根据初步想法,他想办一家蔬菜深加工厂需要投入100万,自己掏空也只有30万,这让李君又开始为难起来。今年8月,一天在家里看电视,无意中,李君看到了宝山村典型案例,深受触动的他在笔记本上记下宝山村几个字。第二日,便只身前往,为的是“取经”。“我给贾书记说,宝山村模式应该复制,应该让更多人继承你们的精神和衣钵。”宝山村支书听到情况,还表示愿意资金支持。

目前,筹备阶段已近尾声,李君说,此次创业成功几率比前几次都大得多。

对话李君

—回乡创业

电子商务那次创业在你看来,失败原因是什么?

当初创业失败,总结下来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当时条件决定我不可能成功,成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是学生,毕竟只有局限的经历资源阅历。如果那时成功只是奇迹,这个奇迹是千万分之一。大学生创业大多都是失败。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积累到一定阶段,你不成功都难。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创业,你认为创业成功关键是什么?

创业性格很重要,要有韧劲。要有一种除非是身体崩溃,否则你都会一直坚持的状态。

我就是波折中还是走了这条路。此外,我还觉得一个人的经历背景也很关键。

上次互联网创业到回到农村创业,跨度很大?

确实创业跨度比较大。今后,农村发展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农村厂房我专设一块电子商务这块。虽然很多人认为农村不屑一顾,但是三五年后会有前途。我看好农村发展机会。

上次失败对这次创业有哪些警示?

不再像以前盲目,光有一腔热情了。我做这个事前,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也精明了很多。每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环没把准,我是不得做下一步的。

专家点评

西南财大电子商务学院院长蒲果泉

学生做电子商务不能摊大饼

“学生群体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是公认的。但不能摊大饼,做超越自己能力不能及的领域。这样成功几率非常低。”在电子商务领域颇有研究的西南财大电子商务学院院长蒲果泉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创业者都在做电子商务,他们认为学生市场自己熟悉,上手很容易。但是其实不然。

以李君为例,当初做兼职中介,取得了小成功是因为自己对学生职业中介熟悉度高,小规模的生意能够在自己掌控之中。他知道学生和招工单位需求什么,他只是在中间搭个桥梁,在他们当中增加一环。这是非常初级和传统的经营方式。成功具有局限性。

后来做电子商务,从传统经营转向了前沿科技,肯定要在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行。李君对学生市场的想法无限扩大,

涉及领域比较宽泛,针对学生吃穿购等方方面面。学生市场的电子商务市场很多行业内外的人都知道有潜力,但实际成功的并不多,没有预期其中的困难。

电子商务成功主要靠独特视角和良好的营销。开发技术平台不仅需要不断的研发新品,而且还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果没有特色,要想成功必须做大量烧钱的营销宣传,让受众了解你。李君拿着自己十多万积蓄和100万风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初步估算,要想做得较为像样的电子商务,一千万投入肯定需要。所以,大学生在做电子商务时,如果没有庞大资金支持,最好就缩小自己领域做出特色,不要摊大饼。应倾向那种能力所及,只需要自己在中间简单增加一些桥梁环节即可的项目。

一个贫困大学生曲折故事3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