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无理取闹怎么办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怎么办
周末的天气格外的好,就带着宝儿去了上北花园玩,走进一看,正如所料,好多的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玩耍,看着一张张欢快稚嫩的脸庞,心里格外的舒服。
很快却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看到一部分的孩子犯了同样的一个问题:
A孩子看到旁边商贩那卖的吹泡泡的东西也想要,就要求旁边的爸爸妈妈买一个给自己玩,可是,爸爸妈妈嫌不卫生或者是以要它没用不好玩为借口给推掉了,这样一来孩子不干了,坐地上就哭闹,而且不止,好大一会还能听见这个孩子在讲要那个吹泡泡的东西。
B孩子想玩那边的荡秋千的,但是有小朋友正在玩,现在玩不了,需要等一下才可以。B孩子不干了,就要现在玩,任凭妈妈怎么说,孩子还是不妥协,妈妈嫌丢人了,没办法责备了孩子,不责备还好,这一责备更加的变本加厉了,哭闹没完没了了。
C孩子想要吃的,看见旁边售卖的爆米花,就朝着要妈妈给他买,但是正不巧妈妈出来的时候仓促没有带钱,这时候这个孩子认为妈妈在骗他,仍旧不住的嚷嚷要爆米花吃,妈妈的耐心大概也是被磨灭了。愣是往孩子的身上打了几下,口中还骂骂咧咧的说孩子不听话,没出息。
D孩子因为跟另外的小朋友抢座位没抢得过人家,二话不说坐地上就哭,妈妈吵着孩子说地上脏,怎么就那么不知道讲卫生呢。孩子这时更加的伤心了。妈妈们的这种做法到正确还是不正确呢?孩子又为什么有一点的不满足就哭闹撒泼呢?
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首先要镇定,因为孩子发脾气也好,哭闹也好,都是常见的表达与发泄的方式,因此父母对此不用担心。反而妈妈的不镇静更会导致孩子哭闹不止。
就像B孩子一样,很显然这位妈妈没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面对孩子的坚持不妥协,妈妈的面子收到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对孩子也是变本加厉,以至于孩子“以牙还牙”。
那么这时,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淡定与平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会更容易平复情绪,然后由妈妈出面适当的沟通,虽然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要向孩子传达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告诉孩子想玩荡秋千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小朋友在前面玩,我们不能去抢,否则就变成不可爱的小强盗了。
在现实中还有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冷面应对,面无表情的职责孩子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那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父母的做法一定要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一味地说孩子的不是,或者是一味地凶孩子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否则容易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C孩子想要爆米花,妈妈没有带钱,但是孩子不相信,他以为妈妈就是故意不给他买,然而妈妈也没有具体的解释,上来就对孩子打打骂骂,第一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也妈妈今天的做法很可能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心理,妈妈打骂他,再也不爱他了,这让孩子心理的安全感会损失一大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然则妈妈如果耐心一点像孩子证实了自己真的没有带钱的话,那么结果会不会又是另外一个景象呢?
下面的五点,爸爸妈妈们可以借鉴一下,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解决的办法要用不同的方式。
1、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加以制止。比如砸东西、打人,首先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样会把人弄痛的,弄痛的后果又会是怎样的,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如怎么的不讲道理、不懂事、没有礼貌、不听话等等。
2、告诉孩子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定要用合理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如:孩子在生气的情况下,告诉他可以去打枕头、撕报纸,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同时也要跟他确认了这个方法是很管用的,跟他说爸爸生气的时候也是这样发泄的。
3、教导孩子在得不到需求满足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用语言,就是说话的方式来表达。如妈妈不给买那个吹泡泡的玩具,真的很生气,这样的说出来要比哭闹有绅士的多。而且还要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和效果,反而更加的让妈妈坚持不给买的心态,而好好说话、合理谈判、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却能得到更多的回应与帮助。
4、考虑到不触动孩子的安全感,妈妈要告诉孩子妈妈是理解他。如孩子想要的爆米花而没能得到的心情,妈妈是理解的,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一直都是爱着他的。这个时候,妈妈也别着急解释自己的理由,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平息,越紧着解释只会越让孩子感觉自己心中的不痛快。
5、等到孩子的情绪平息后,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跟孩子慢慢的解释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
所以说请父母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制力,都能管好自己,只不过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点时间。然而父母也不能什么都不在乎,要做的是用你们最深的爱、最温暖的接纳、最温柔的坚持来激发孩子的这种自制力。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底线,也就学会了怎么控制这种不合理的发泄方式了。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达不到孩子要求时,孩子会无理取闹。那么面对孩子无聊取闹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温和坚定
态度要始终比较温和,即使生气了,也要温和告诉孩子:“我已经很生气了!”但态度还是严而不厉。
2、耐心十足,以稳止躁
孩子如果经常哭闹1个小时,你要有1个半小时的耐心准备,以“你这样哭闹对我没有用”的稳定态度应对孩子的“躁”。
3、坚持
一个习惯的养成要3个月,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至少要3个月。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会反复用原来的方法,是习惯,也是试探,所以坚持非常重要。
4、一致
家庭所有成员对待孩子的方法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孩子就会分家长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约定
对于孩子的很多要求要事先明确告诉孩子,如去超市前要告诉孩子,只能买两样或只能花30元钱,什么东西决不能买。
怎样面对孩子无理取闹?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事件一:说好了要去做花童的,4点半醒来后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大哭,爸爸一点办法都没有,好不容易妈妈回来了,就哭着要妈妈抱,赖在妈妈怀里还在哼哼叽叽,眼看时间就要到了,叫啦啦换纱裙,不肯,换普通的裙子,不肯,做花童,不肯,甚至连酒店都不肯去。
事件二:在饭店吃过晚饭,啦啦说要去看音乐喷泉,可是时间已经7点半,音乐喷泉刚好结束。啦啦开始发脾气:“我要看音乐喷泉,就要看音乐喷泉!”妈妈:“可音乐喷泉已经结束了,不会因为你而开的。”啦啦:“我就要看,我就要看!”妈妈还是一番好言劝说,啦啦又开始尖叫:“谁让你们不早点吃晚饭的!”大哭~~~~~~~事件三:驱车3个小时,到了上海动物园,啦啦看见里面的淘气堡,一定要去玩,爸爸说不准,啦啦就开始尖叫,身体扭来扭去,随即开始放声大哭,引得其他人频频侧目,爸爸妈妈觉得好难堪,爸爸说:“总有一天我要好好打她一顿,脾气越来越坏了。”啦啦越哭越大声,要不是有人拉着她,早躺到地上去了。
这就是3岁4个月的啦啦,变得非常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尖叫,大哭,以前可是个标准的乖宝宝,在大人看来,绝对的懂事、听话、讲道理,而现在呢?似乎越来越不讲道理了。
首先来找一找原因。
原因二:妈妈天生是个急性子,因为早晨很早就要上班,得赶在上班前把啦啦送到托儿所,所以每天早晨都像打仗,面对磨磨蹭蹭的啦啦,总免不了会发脾气,为了保证早晨能及时起床,晚上又要让啦啦早点睡觉,但下班买菜做饭吃晚饭洗碗洗澡......什么都做好已经不早了,还得练习小提琴,啦啦还要玩玩具,又总是磨磨蹭蹭不肯练,妈妈又要发火,时间长了,啦啦也就成了个小火药筒。
原因三;很重要,也是客观原因,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两岁到四岁的孩子和青少年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3岁以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独立地做事情,但是由于能力的关系,再加上孩子这时候思维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点,会出现所谓的“三岁危机”,因此,这时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好了,现在来研究对策。
关于事件一:妈妈:“啦啦为什么不想去喝喜酒呢?是不想去唱歌吧。”(本来说好要让啦啦表演一个节目的)啦啦点点头。妈妈:“那就不表演节目了妈妈去跟黄老师说。那就只给黄老师做花童好不好?”啦啦:“我不要做花童。”妈妈:“啦啦不愿意做花童就算了,那我们只是去吃晚饭好不好?”啦啦点点头。妈妈:“那换上纱裙好不好?”啦啦:“我不要做花童。”妈妈:“我们只是穿上漂亮的裙子去喝喜酒,你不愿意妈妈一定跟黄老师说不叫你做花童。”啦啦终于换上纱裙跟妈妈去了酒店。到了酒店,妈妈就跟黄老师说悄悄话,让她不要跟啦啦提及表演节目和做花童的事情。一会儿,啦啦的同学,另一个撒花瓣的小花童来了,林老师问啦啦愿不愿意做花童,啦啦轻轻地问妈妈:“妈妈,林老师叫我去做花童。”妈妈:“那你愿意吗?”啦啦:“愿意的。”好了,皆大欢喜。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爱发脾气,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所以在这第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给孩子爱和安抚,少跟孩子起冲突,如果孩子老是听到大人对他说“不行”“不可以”,或是总是被提醒“要当心”、“不能碰”,他会变得烦躁起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很多冲突、眼泪和愤怒都是可以避免的,条件是给孩子营造一个他需要的环境——自由、理解、关爱。
平时妈妈尽量克制自己的脾气,不随便发火。做什么事情,都提前一点时间告诉啦啦,让她有个准备的过程,过一会儿再喊:“啦啦,准备好做**了吗?”有时啦啦会说:“我准备好了,就来。”有时会说:“等一下,我还没有准备好。”“那就再准备一分钟。”其实都不用一分钟的,啦啦已经来到我面前。当啦啦要发脾气尖叫大哭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总是:“啦啦过来,妈妈抱抱。”把啦啦紧紧地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摇,就像婴儿时期一样,然后再轻声地跟她讲原因,讲道理。
关于事件二:
转移注意力。妈妈:“啦啦,上次我们看完音乐喷泉出来,不是有很多人才刚来,也只好失望地回去吗?”啦啦;“我就要看。”妈妈:“我们可以去黄山湖公园,但是音乐喷泉真的不会再有了。”啦啦爸爸看似又要发火了,妈妈赶紧让爸爸出去。啦啦带着哭声:“爸爸到哪里去?”妈妈:“爸爸有点难过,先出去一下。今天你还没有看电视吧,不如我们回家看电视好吗?”啦啦:“好的。”
关于事件三:
小孩子和大人的思维不一样,他们怎么能明白赶这么远的路程是为了来看动物,而不是玩淘气堡的?于是,妈妈把还在发脾气的啦啦抱到了人少的地方,啦啦还在大哭,边哭边说:“你带我到哪儿去?”妈妈真是有点生气的,随口说了句;“把你丢到没有人的地方。”也许这句话欠妥当,可能会伤害到孩子,但暂时起到了震慑作用,啦啦的哭声减小了:“我不要,我不要。”妈妈:“那你就不要哭了,安静下来听妈妈说话。”啦啦还在哼哼叽叽。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开这么长时间的车到这儿来?是因为你要看动物,而我们那儿没有动物园。而淘气堡到处都有,如果你要玩淘气堡,今天回家后,明天一大早妈妈就陪你去玩。”啦啦:“我现在就要玩淘气堡。”声音变小了。妈妈:“如果你现在玩淘气堡,等你玩好,我们也该回家了,就不能再看动物了,我们还有很多动物没有看呢。”啦啦:“我要玩淘气堡的。”妈妈边抱起啦啦往回走边说:“我已经跟你说了这么多了,如果你觉得你还要去玩淘气堡,你就去玩吧,玩好了我们就回家。”走到淘气堡那边,爸爸问啦啦要玩淘气堡吗?啦啦小声地说:“不玩了,淘气堡现在被太阳晒得太烫。”她为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哦,还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好好跟啦啦爸爸沟通一下,在如何对待孩子耍脾气的问题上,如果父母意见不统一,什么措施都没有意义。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起争执的话,更会给孩子发脾气的理由,而且容易不尊重父母中的一方,所以,一定要统一意见,一起努力!小提示:尽量不要打骂孩子,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他看到的是脾气暴躁的父母,你还能奢求他会成为一个温和的人吗?
平时多抱抱孩子,大人都渴望拥抱和爱抚,更何况3、4岁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亲情的抚触,有助于激烈情绪的平复。
孩子无理取闹该怎么处理?
让孩子练习用语言表达愤怒的情绪,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以后,要努力把收尾工作做好。不要因为孩子过激的行为已经结束而放下心来,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要教孩子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
“我生气了!”“心情不好!”“妈妈讨厌!”等等,告诉孩子讲这些话能够充分地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情绪。懂得即使不表现出过激的行为,也可以让妈妈充分了解自己的心情。孩子懂得这些以后,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能够说出生气的原因就更理想了。当孩子说出为什么生气以后,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充分理解的样子。
比如,孩子会说:“妈妈不给买糖吃才生气呀,想要吃糖却吃不到,真是委屈啊!”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然后再告诉孩子,世上的事情不是都能按自己意愿实现的。这对于孩子控制情绪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也是具有独立性格的完整的人,当他知道为什么不可以之后,会停止过激的行为。
“如果吃糖太多,牙上就会长出虫子,那样的话,就得把你送到医院去打针。”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给他讲明道理,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理解的。在这之后,还要告诉孩子下次生气的时候,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生气的时候,不要又哭又叫的,要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怎样才能消气,那样妈妈才知道怎么帮你。不能一生气就乱扔东西和打人,想想别人要是这样对待你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父母要明白,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的愤怒可以用语言,并得到释放。
例如:有个男孩4岁了,对玩具火车非常依恋,他的妈妈非常苦恼,来医院向我咨询。这位妈妈说,孩子每天只玩这个玩具火车,小朋友只要一碰他的玩具火车,他就出手打人。
“出远门的时候,每次都要装上他的玩具火车,有时忘了带,就会大哭大闹,只好回家。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才这样的呢?”
不仅是玩具,有的孩子对被子也会很痴迷。有位妈妈说,她的儿子4岁了还只用他婴儿时使用的被子,必须盖着这个被子才能睡觉,不管被子如何脏也不让妈妈拿去洗,为此妈妈经常和孩子发生争执。当孩子痴迷于一件物品的时候,父母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偏执症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先说说我的结论吧。对一件物品,如玩具汽车、玩具娃娃、被子等产生依恋的情况,并不是发生在个别孩子身上的现象,而是大部分孩子身上都会出现的较普遍的现象。这是孩子离开妈妈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
孩子在出生后的早期,为了生存而完全依赖妈妈,并感到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因此,妈妈高兴孩子也高兴,妈妈忧伤孩子也忧伤。
但是,当孩子能够站立、行走的时候,心理上开始离开妈妈走向独立,此时的孩子会对一件能够替代妈妈的物品产生痴迷。这个时期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过去,这种恋物行为也会随之自然消失。
如何轻松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妈妈们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场合无理取闹了。孩子又哭又闹,路人指指点点,让妈妈又尴尬又烦躁。那么面对宝宝的无理取闹,妈妈们该怎么做呢?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轻松管教孩子的优雅妈妈呢?
【一临出门,准备工作要充分】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二出门时,防护工作要周全】
1. 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着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样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2.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3. 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孩的天性就是喜欢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4.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
【三孩子闹起来,制止孩子有技巧】
1. 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2.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3.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它你认为合适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4.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妈妈自己,也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1.妈妈自己要保持冷静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妈妈不必觉得难堪,要保持冷静,你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和路人。
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3. 先关心孩子当小孩的哭闹招来路人的目光时,不要太在意路人会怎么想,先弄清楚你的孩子在想什么。
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