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清泉
发布时间:2015-11-17 09:33 阅读量:148 日记本:《个人日记》
适逢暑假,邀妻子一同郊游,二人携手作伴,沿着山路来到沟底的泉眼旁。但见流水潺潺,清澈透明。中间夹杂着一股泥土的味道。我的思绪又回到二十年前,那时它是全村的生命的源泉。全村子里的人、畜饮水全部来自这条泉水。那时每到早晨和下午的时候,大人们挑着水,小孩们抬着水,一溜儿排着队,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惜当年没有照相机,无法记录壮观的场面。挑水可是重体力活,但是他却是全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们必干的一项苦力活。那时男人们挑着大桶,女人们挑着小桶,小孩儿俩人双抬着一只桶。到水池边,大人们给小孩们淹满水。小孩儿趁着有劲儿,一溜烟先走,可是不一会儿被大人人们赶上。大人们告诉孩子们,挑水要有巧劲儿,要一步一个脚印,保持均匀的速度。沟深路长,中途凑个平台歇歇脚,换换气。最大的一块平台被人们有趣的命名为“歇水台”。力气小的多休息一会儿,力气大的稍息便走。不过挑一次水,大家也都感觉腰酸肩痛。家中用水也就倍加珍惜。一脸盆洗脸水,一家人换着洗。洗完还要用作喂牲畜饮用水。后来“农村人饮解困项目”终于解决了我们村的饮用水问题。
时光变迁,村子里的老人大多已经离我们远去,而当年的挑水主力军——青壮年人也已经两鬓白发,步入暮年。而我们这些抬水的孩童已经进入而立之年。虽然两边的蓄水池快被淤泥填满,水草丛生,池子中也添了许多小泥鳅。 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那股清泉,依然保持着同种姿态,保持着同样的身板。此时我对清泉暮然肃敬,无论春夏秋冬,天涝天汗,从来没停息过自己的脚步。人生何尝不应如此,应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精神。但也应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志。
家乡的清泉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