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文字与风景
小时候,总是喜欢钻进书中,看那些悲喜剧中的人物悲悲切切的离合;渐渐地 ,当那些把文字刻画精美的现代诗人、作家们一一走来时,才发现,他们的文字的确是我身边最美的风景。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书代替了漂亮的衣服,精美的头饰和诱人的食物,沉浸在不同的世界里,享受文字带来的精神食粮,在充实中丰盈自己的幼稚和桀骜。
初高中的时候,曾疯狂的迷恋三毛,喜欢她48年的生涯在文字里任意的穿行,迷恋她长长的头发随心所欲变换的形状;她单纯中的深刻,痴恋中的执着;以及名字赋予她的禅意和对自己的剖析。在《撒哈拉的沙漠》里,一个浪漫、闲适、充满乐趣和生机的生活画面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在白手起家的日子里,看着她和荷西一点一滴的把那个简陋的破屋装扮成她的书香阁;看着她为了捡到免费的木板制作家具而开心的吹起了口哨;从垃圾堆里捡来各种废品加以改造来创造艺术的氛围。这些在她看来是如此的趣味盎然,然而想想也知道,在那种环境下,即便是再怎么样的装饰,也是难以与现代社会的生活相提并论的。虽然她也偶尔有过气馁,然而她很快又会精力充沛的想出新的点子来让生活变得活力四射。这个神奇的女子,用她黝黑的皮肤,长长的头发和那首“橄榄树”,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也有了一种背起背包穿上牛仔裤出行的冲动,也就是从那时起,16岁的我独自从北方跑到上海去看奶奶,一个人走遍了上海的外滩;听着长鸣的汽笛,穿梭在黄浦江上;跑到附近的俄罗斯大使馆,只为看看俄罗斯海军漂亮的白衣服和白帽子。
现在想起来,她的《倾城》和《滚滚红尘》,已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却让我认识了一个《倾城之恋》的作者。
当张爱玲走进视线,她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特立独行的个性,深深吸引着骨子里叛逆的我,她不算成熟的性格孕育了凝练的笔锋和冷静的文字;自己也慢慢从那些大起大悲的肥皂剧的情愫中走出来,全身心的体味她苍凉的文字留给整个上海乃至世界的影响。
母亲曾给了她两条路, “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 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所以,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母亲给她 的选择, 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封建时代她和母亲的叛逆孑孓。而与之相反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诱惑着很多的女性。
的确,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她把艺术生活化,也把生活艺术化;她的西方文学,使得她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且充满丰富的意象。她高贵的血统在她的文字里影影绰绰的显现,但她性格里却缺少了家庭背景的复杂。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为她似乎并没想到天长地久的事。
她的文字时而温情时而荒芜;时而绚烂时而孤独;那些美丽的句子,至今仍是后人的最爱。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倾城之恋》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穿行在张爱玲的文字里,很久的时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旧上海的时代。坐着有轨电车,沉思回味着她的《半生缘》,想象着《南北喜相逢》,似乎感到了那个《年轻时代》,以及《封锁》后的《花凋》。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她的笔下,一个用青春去赌博并最终获胜的女人——白流苏,尝尽冷暖只是为了看透了人间那些热闹的浮华,她懂得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所以她敢于用自己的名声做代价去换取那份虚幻的爱情,当爱情远去时,她能泰然自若地活成她自己,这正是对她自己一生最好的诠释。
晚年的张爱玲孤独地居于美国,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
带着对这样两个神秘女人的崇拜和总结,我走过了少年的懵懂和青年的博弈,当成熟越来越近时,繁华和新鲜已不能激起年轻的欲望和狂热。我开始行走在铅华褪尽的坚韧中。虚荣从来不属于我这颗有点低温的小心脏,开始用欣赏去理解这个社会,用瘦弱的智慧分析周围的环境,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提升和沉淀的空间。那些在别人看来优雅的服饰阔别二十年又回到我的身上,虽然没有了休闲的不俗,但也流入了世人的眼球;那些配得上“美丽”二字的东西仍然飘扬在我的脑海,渐渐的,舍不得放弃那些叫做:时尚的东西。
读着雪小禅的文字,感觉到已经麻木的眼角神经一次次的颤动飞扬。“时光清浅,岁月留香”,是对她文字最好的批注,这温馨的句子,只有把爱倾注在生活中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用煮字疗饥,鲜衣怒马标榜自己的独特,用银碗里盛雪定义自己的生活”。她的个性在沉静中似乎有自己不安分的影子;她喜欢寂寞,在寂寞里憧憬自己年幼的梦。
十七岁,她为爱情不顾一切众叛亲离;二十三岁,他却说,我不再爱你。是真的变心,还是另有隐情?《烟花那么凉》,风格雅致唯美,极具中国情怀。雪小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描绘一个个关于城市、关于色彩、关于戏曲、关于植物的印象,用女性特有的唯美和浪漫,对这些唯美的事物做了细致动人的诠释,至唯美,至妖娆,至幽凉。
她把爱情看做是美丽的穿肠毒——不穿肠几次,怎知毒性如此?穿了肠,仍然不悔。爱了一生,却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她可以穿越乱哄哄的街巷,体味烟火夫妻的味道。她说:爱情盘剥到最后,抽骨扒筋完了,缠绵的情话说尽了,只剩下这家常的温暖。
百转千回中,她更带着生活的磨砺,带着青春年华值得铭记的回忆,在人与人美好的邂逅后,一个人走在思念的路上,又温暖,又凄凉。她从爱情里了解了人生的哲理,然后又从人生里得到爱情的感悟。
字里行间萦绕着女性特有的唯美风情。
爱到深处,一定是爱着她的爱。
姹紫嫣红,良辰美景,万千的城市,万千的色彩,万千的风情。雪小禅的爱情向来分明,鲜艳张扬如烈火,爱到极致,低到尘埃,鲜衣怒马,轰轰烈烈——纯粹到了极点,因为纯粹而显得刚烈,也因为纯粹而显得越发艳丽。
这三个跨越了时代,用文字铸就灵魂的女人,在不同的天空,不同的背景下,用她们精妙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个触动灵魂的画面。在红尘里与世人重逢,在重逢里拂去尘埃,把散落的记忆,酿成一杯良醇的美酒,滴进月色清辉,一饮而尽,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或喧闹,或冷清,任江南的烟雨,塞北的温情,潮湿了青石板上的苔藓,而转角处,那把紫色的油纸伞,依旧点缀着寂寞的黄昏;任时光载着厚重的忧伤,守住一份安然,于淡墨红尘中,悠雅前行,把美丽的剪影镌刻在轮回的阳光下……
女人、文字与风景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