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奏笙歌伤逝水,应从鼙鼓问消息。”这是家父生前最喜爱的诗句,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父亲出生于山东济宁府一书香门第。受“读书志在圣贤”之传习,自幼喜读诗书,志存高远。但未及弱冠之年,却遭逢抗战:日寇的铁蹄踏过了黄河,直驱山东省会济南。怀着一腔“甘愿流亡他乡而不愿坐当亡国奴”的爱国情,年仅15岁的他

  • 别离

    细雨濛濛

    飞花无迹

    思君之切

    竟在己亥清明

    往日离别

    你总会进入我的焦距

    镜头中

    总比在身边更亲

    晨光熹微

    你已在挥毫泼墨

    兰草葳蕤

    又见你喷药换泥

    从超市到银行

    你总是仆仆风尘

    从早饭到晚餐

    你独自忙个不停

    ……

    我的新

  • 夜读逾三更,先父语梦魂:吾书圈点处,喜见儿注纹。

    慈母音容现,叮嘱亦称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飞花梦中落,小院幽径香。朝雨浥清明,梦回思绪扬。

    祖居济宁府,世代承书香。十五志于学,吾父初露芒。

    孰料飞来祸,日寇侵我疆。故乡遭践踏,校园亦芜荒。

    报仇雪国耻,尤在少年强。陪都举

  • 春的底色是绿,是四季中最令人陶醉的新绿;这绿,却是春雨洗出来的,你想过吗?

    春的洗礼往往在大年三十晚上就开始了:迎春的爆竹向万物宣告了春的来临。无怪乎年年春节咱这儿都雨兮兮的,可别抱怨——那是春的洗礼哦!

    春雨带着苍天的嘱托将万物沐浴,这可是滋润到心田的甘霖哦——难怪下得那般仔细:轻轻地洒,

  • 让 座

    正月十七是我的生日。几个朋友约好去成都大庙会。我脱下臃笨的羽绒服,换上墨绿的长呢子大衣:细细的腰身,宽宽的下摆;棉皮鞋?換!论俏式还属尖头筒靴;围巾?免!米黄色的高领毛衣、刚焗黑的披肩卷发,精心地抹过唇膏,描过眉,我春风得意地出发了。

    “25路车开往百花中心站……”我刚刚投了币,

  • 己亥年二月十七,久雨初晴。

    早上,一睁开眼,就觉得亮得异样;推开门,竟铺洒进一片阳光。啊,出太阳了!

    太阳暖洋洋亮晃晃地放着光。

    天,似乎瞬间高远;地,似乎瞬间拓宽。

    楼前的道,道后的广场;四周的树,比邻的楼房,眼前的一切都出奇地亮。

    推开后窗,更觉差异:雨中那畦晶莹碧绿的油菜,

  • “人活七十古来稀”。然则此稀,却并非只在高龄。有一特质更堪吾辈庆幸,那便是“六级树突”——古稀之年的底气。

    人活精神。拥有健康的大脑乃是一生的根基。人老了肌体自然会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大脑却并非如此。戴蒙德博士,当今思维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以其研究证明:“大脑具有终生生长的能力”,“人类神经系

  • 年逾七旬,常揣度孔子之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注释曰: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这实在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了!但,事实上,古稀之年的我等却未能尽然——谁个敢打包票自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呢?或许,这只是孔子的自述,谈的只是他自己?但,圣人之言,总该有普遍的意义吧?那么,我等能否,又

  • 遥忆盘古开天地

    混沌澄清日月升

    日出曈曈映万物

    月行皎皎慰苍生

    盈亏圆缺周复始

    月相更替农历兴

    最是一年好节令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丹桂飘香风送爽

    月圆人圆倍思乡

    千秋佳话油然起

    千里婵娟共月光

    古人今人若流水

    千古绝唱万代扬

    附录:

    中秋节的

  • 宁为鸡前毋牛后

    五洲四海揽知友

    解囊慷慨何气派

    万方乐奏有非洲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