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得禅师诗歌选读

    拾得禅师,约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在世。俗姓氏、籍贯均不详。本为弃儿,因被丰干禅师拾回天台山国清寺抚养,便以“拾得”为名。与寒山禅师诗心互照,为莫逆之交,后共创枫桥寒山寺。二人传为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虽主张“诗偈总一般”,然与寒山比较而言,

  • 王绩诗歌选读

    王绩(586—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一生三仕三隐,为人旷达自足,不喜拜揖,只喜饮酒,常自比于刘伶、阮籍、陶潜,有“斗酒学士”之称。各撰《酒经》、《酒谱》一

  • 寒山禅师诗歌选读

    寒山禅师(约691——793),又称寒山子。俗姓氏不详,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唐大历年间,住浙江天台山寒岩幽窟中,故称“寒山”。与天台山国清寺僧拾得、丰干友善,多有酬唱,一时传为佛门佳话。相传后来与拾得同住苏州枫桥镇,创建

  • 齐己禅师诗歌选读

    齐己禅师(约863年—937年)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长沙(今湖南)人。少年颖悟,7岁为寺院放牛,便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为僧后,重游历,曾游湘江一带,又遍览终南山、华山等名胜。难怪年老多情,诗诫“不肯吟诗不听经,禅宗异岳懒游行”的小和尚。曾

  • 贯休禅师诗歌选读

    贯休禅师(约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兰溪人,是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诗僧、画僧。画以创作胡貌梵相、古野传奇的佛教人物(罗汉画)而闻名。贯休7岁便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并为童侍。常与僧人隔篱论诗,或吟咏作对,或彼此唱和,诗名日隆

  • 皎然禅师诗歌选读

    皎然禅师(约713—804),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居杼山,与颜真卿、韦应物唱和,颇受此二人看重。唐代诗僧、茶道大师。既精于茶道,便惠及日后成为茶圣的陆羽,并上演了忘年交的传奇。皎然除了诗歌写作,对诗歌理论也作了一定的

  • 李商隐诗歌选读

    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中唐李贺青年而逝,晚唐李商隐壮年而逝。惜乎,俱为诗坛一时之俊彦。时至晚唐,诗歌的太阳大有式微之势,而李商隐仿佛逆势将唐诗推向了清晨,气势上虽不及盛唐之盛,艺术上却也能够另开新局,且有大面积斩获。与杜

  • 李贺诗歌选读

    李贺(790-816)字长吉,少年天纵,却因避家讳而与科举无缘,致使一生落魄,只活了27岁。诗人虽短命,然写作有专攻,诗写富于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表现方式也暗合意象化手法,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极高。《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金铜

  • 暴力仿佛棺材会随时醒来,把一切人性收埋。

    这样的时代,如此变态,不疯的人才怪。

    对此我的酷酷,只能表示默哀。

    我的酷酷,该不是严酷与残酷的组合。

    正常情况,严酷是雪

  • 白居易诗歌选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呼唤美政,因此一度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所谓“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