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一段时间我县教育系统推广“共享教案”,就是全县所有学校同年级同一门学科共用一本教案,即先由一个县域内某门课的“权威”备好课,再共享出去,然后全县带同一门课的老师再按共享教案授课。虽然孔夫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但在这个盛产“专家”的时代,在“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真理”大

  • 早上起来洗漱完后,照意坐到客厅里喝茶,半辈子了,一直以喝茶来代替早餐,也早已习惯了。突然听见卧室里妻子在说着什么,也许是在对我“发指示”吧,娃娃们都不在身边,家里正常也就我们两个,她又能对谁说话哩?我一边应和着,一边起身走向卧室,推开门时,却发现妻正兴高彩烈地和儿子聊着微信,听着她们母子的聊天,我猛

  • 又是一年十月一,

    摩托一路逆风疾。

    落叶兄长庄边舞,

    荒草双亲墓地凄。

    姐铰寒衣家中冷,

    弟焚冥币坟园啼。

    辛劳抓养儿男众,

    各为生存奔东西。

  • 原为生计进学堂,

    岁月忙,鬓如霜。

    粉笔一支,苦口教儿郎。

    数载杏坛求索苦,

    书声伴,菜根香。

    又逢秋菊傲霜黄,

    挺胸膛,脸高扬,

    三尺讲台,桃李竟芬芳。

    早将此身予教育,

    共勉励,育栋梁。

  • 又有白发添鬓角

    陋室无聊,闲看儿童闹。

    数载杏坛混肚饱。

    无情岁月匆忙跑

    人说冯唐容易老。

    能饭廉颇,赵王难知晓。

    常想针工还算巧。

    蛙栖井底识见少。

  • 黑石头是通渭县襄南乡东南部的一个边远村庄,出县城向南行,就可到达这个位于通渭、秦安、甘谷三县交界的地方。水势潺湲的牛谷河从村前蜿蜒流过,在村东南山麓二里处的山坡地上,有两块黑石,中间相隔5到7米,一瘦一胖、一高一矮,高的近乎一丈,矮的半人多高,黑黝黝地杵在那儿。 黑石头的村名或许就缘于这块黑石吧。依

  • 上午第二节上课铃声刚一响起,早就候在门外的老愚便一步跨进了高一(2)班的教室。老愚急呀,这几天学校各种的活动,使老愚的好几节课没有上,进度拉下了一大截,老愚想尽快赶上进度。

    老愚本来姓余,是Y县B中学的一位普通教师。他这个人有点迂,更有点愚。凡事喜欢较真,当然认真的本性也颇使他收获了许多学生的赞

  • 腊月八这天,看着漫天的飞雪,突然想起了儿时腊月八常要喊的一句歌谣:“腊月八,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片(音,方言,有削的意思)冬瓜,没冬瓜的打娃娃……”一边喊着时,我常常就想:人家杀了猪有肉吃,这个娃娃不但没肉吃,还要被打,真是可怜。

    记得儿时进入腊月后,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人家都是要准备杀猪的。庄户

  • 清晨被一阵鸟叫声吵醒,虽已是盛夏,但山村还是有些许凉意。草叶上有明显的露珠,麦暂时是肯定不能割的了。姑且架起茶罐,把时光在罐罐茶中慢慢熬煮。远山传来布谷一声紧似一声的“姑姑等”声,有点凄凉的感觉。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儿时母亲给我们说“姑姑等”的传说等“古言”的情形。

    母亲是知道很多“古言” 的,包括

  • 周日回家,小山村静悄悄的,似乎没有人。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满梁乱转,满耳充斥着布谷声嘶力竭的“姑姑等”声,哀婉凄凉,无来由地,儿时的一幕幕却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

    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辣辣,嫩胖等植物便悄悄地探两片小叶出土,这时伙伴们就相约了去剜辣辣和嫩胖。辣辣的根白白的,带些许辣味。后来我在一本书里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