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同窗的你

    孩提时代,向来只喜欢热闹罢。每逢佳节便会期待着家人们的如期而至。我们90那个年代,一个人惯了,便也害怕孤独,甚至每当看见周围朋友亲戚家里有亲姊妹的便会心生眼羡之意,以至于有时还会默默垂泪,生怕未来独剩我一人。

    渐渐发现,从身边擦肩的人无数,他们匆匆而至,却也不知情归何处,岂非

  • 说到老金,就不得不谈及我的童年,也不得不打开那段尘封在旧日里的回忆,既然我已经决定要写《落樱集》了,那便把这段曾今一度带给我欢乐的老人从我的记忆中唤醒过来吧。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不适应人居住的地方是西海固,而我便在海原住了9年,在那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梦,不论山花遍野的牌路山,亦或是绿意盎然的五桥沟,

  • 甲午之际,暗泪独抛,只愿与君相知,无心之际,遂作此篇

    夜迟暮,伤怀情,临窗欲泣珠帘落,吾独黯然凭花去,燕子归时,又是一年春时去。

    月残影,怨别离,倚镜蓦然花无影,千缕情丝与谁诉,烟波江上,停舟泊杼话凄凉。

  • 卿本瑶台镜,吾若轻尘埃。遥而望不尽,何处为高台?岁月拈花影,十五月徘徊。荒原无钟磬,陋室见余音。

    竹幽斑驳影,残荷欲挽秋。步于青阶处,诗书皆满愁。独行望孤月,天涯何相逢?遥寄心怀意,遂许梦相逢。

  • 【小记】舍妹梓晗年方两岁,素日活泼,予以家人之无限欢乐,时而大喜,时而嚎啕,盖以无赖以称之。而吾之年长却不比小妹之灵敏聪慧,故于小妹生辰之际写下此篇留与未来之怀念。

    余幼时便自爱诗词歌赋,时常幻想成为一个诗人词人,启蒙之师时常嘱咐我等有生之际理应多读书多做文章,于未来怀念,在一篇篇小记中,我渐渐

  • 打开书,不知过了多久,依旧无法定下神来,望了望书桌旁的帘幕,才发现我已与窗外的世界隔绝了,恍惚间,仿佛有一种即视感,身旁不再是那成堆的课本,而是用双手撑着的稚嫩的脸庞,端坐在木地板上的孩子,细看又在沉思着,透过她的目光,我想我也该打开那扇窗了,此刻,一切都沉寂了,没有孩童的啼哭声,一切皆随着打开帘幕

  •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青春如梦,何以芳华。人生悠悠,何惧延绵。翘首望去,青春更为弹指一挥间,于我们不经意间便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了,或许我们也曾追逐过,拥有过,分别后的泪水也亦如一股股的清泉在那片肥沃的,被青葱岁月渲染的梦的土地上涓涓流过,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青春究竟要怎样走过,方能

  • ——谨以此记献予与红楼邂逅的时光

    【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初遇红楼,并非天命,皆只因陈晓旭的一颦一笑,一动一容,单只那一眼,一个林黛玉的形象便深入我的脑海之中。每每恰逢黛玉黯然抛泪时,母亲便也会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