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祭灶神在民俗家口里称作“辞灶”,老百姓则叫“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

  • 古人对每个农历月份除用数字表示外,还赋予一个汉字来说明这个月的不同,比如将“一月”说成“正月”,“十一月”说成“冬月”。“腊月”则是“十二月”的另一种称呼,而“腊八”,也是一个很少见的词语组合,专指“腊月初八”这个节日。

    中国人过腊八据说与佛教有关。佛家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的一位王子

  •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时间一般在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

    中国古代历法主要按照月亮圆缺的朔望规律定月,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每月朔日为初一,人们形象地称呼为“阴历”,因其产生于夏朝,习惯也称“夏历”。后来,古人又发现北斗七星斗转星移中,斗柄旋转一圈正好是一年,而斗柄每年所指相

  • 如果把中华民族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么每个民族就是夜空中灿烂的星系,而在星系中,那一个个夺目的星座,就是组成民族的部落。

    在伟大的蒙古民族历史上,有四个部落曾经书写过壮美的画卷,即使在当代中国惜字如金的历史课本上,也要进行大篇幅的介绍。他们是:曾经活捉过大明皇帝的卫拉特蒙古部落(古汉语译为瓦剌),曾

  •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事了。那时侯,班里有两位很突出的同学,一位长的粗壮结实,打过几场架后,成为班里仅次于老师的人物。他从不洗手,落在手上的污物日久结出一层硬硬的黑结,如同古人的盔甲一般。这样他的拳头就异常的硬,且常常用拳在课桌上象击鼓一样敲起来,时而会敲出一句歌谱来,于是同学皆向他献媚:“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常常会看到一群一群的小孩手里拿着木制刀棍嬉戏对打的情景。那时,孩子们正在听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大隋唐》。说书的描述武艺高强的人时总会加一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慢慢孩子们也能背出一两句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来。就连村中二傻子也会说出一句“雕(刀)抢盾(棍)棒”的词来。只是二

  • 很喜欢一个人开着车到库布其边缘的公路旁,静静地看沙之海。也很喜欢在冬雪初菲的日子,到城外的原野上,看白茫茫雪的世界。

    小时候,曾在家乡的冬天看到一幅美丽的雪景:在一片白茫茫的视野中,一颗光秃秃只剩三支象鹿角样枝杈的古树弓着背孤零零地立在无边无际的雪原中,在树的不远处,一条由融雪裹胁着泥土腐草化成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