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就是立冬了,这是2022年秋天的最后一天。

    我无端地有了许多惋秋的情绪。今年的秋天多是晴天,一个月之前受着骄阳的炙烤,空气中也弥漫着暑的酷热。后来降了温,也阴了两天,还下了几滴雨,让人欣喜着,秋终于来了,尽管来得太迟太迟。于是,本应中秋吐出那馨香的桂花也被稀罕的雨儿润了那瓣的唇儿,趁着一夜晚

  • 听说周末组织游周立波故居,我就想起了很久以前读书的事。

    小学时候,最喜欢拿着年纪大一点的小叔小姑们的语文书看,看了以后脑海里就久久留下了那书中故事里的情节。我读过梁生宝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买稻种。那是初春寒冷的时候,为了省下钱多为村民买几粒种子,他没有住旅舍而是和衣躺在候车室里美美睡上一觉。三四十年

  • 周四时,市里的朋友约了去安化,周五就回来了,行也匆匆,像个过客。

    暮投梓雅轩

    下午看了个黑茶基地,吃过晚饭,安化的朋友就推荐到云台山上住。车在曲折盘旋的山路上飞速前冲,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我抬头看到了院边马路旁的招牌:梓雅轩。感觉特别熟悉,马上就想到今年暑假八月同学聚会时第一晚就是睡在这里

  • 没有想到,过年的前后两天还是阳光灿烂,年初三以后风就起了,雨也来了,气温也降了。

    很喜欢有阳光的日子,尤其是多天受够了阴霾与冷雨以后。大年前二十八的午后,阳光暖暖地从空中照下来,见时光尚早,我想散着步儿走向去益阳的车站。在宁乡的大街上走,朝着一个模糊的方向前行,路上的建筑物在阳光下都显出迷离的金

  • 家里有辆单车,还是四年前我帮父母一起换掉屋顶瓦时从学校骑回来的。

    农村里的房瓦,以前,估计千百年以前就是那种用土直接烧成的青灰色的小瓦,唐诗里就有那一句,陶尽门前土,粼粼居大厦。确乎,极小的时候,我还看见队屋的敞坪里,有几个讲着外地口音的做瓦匠,娴熟地用一整块软的帆布,不停地重复着在布上上泥,涂

  • 北方的冬天,格外的冷。

    倚在马路边的栏杆等着公交车的到来。戴着单帽的脑后冷嗖嗖的,还有一阵阵酸酸的隐痛,南方的人又把连着羽绒服的帽子给拂过了头顶,才感觉没有那样的冷了。早晨的北京,还时不时有一阵小风顺着地皮儿在不停地跑,透过人的裤管,叫你的踝关节也冰得不由自主地颤动了起来。对面的大楼显出了太阳的

  • 人还没有起床,打开手机,微信里尽是冬至的祝福语。一年二十四节气里,冬至是怎么的一个时令啊?是意味着冬天到了么?可是前面已有了立冬。也许古人觉得立冬还没太冷,草木的荣枯在那个时候的江南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山还是那样的青,水还是那样的绿,没有着冬的韵味吧。所以,得待日子再过些时候,到了今天才叫冬至,是

  •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很多不被人提及,就匆匆而过。但是对于立秋,大家总是记得的。还没有到秋天呢,甚至隔着秋的到来还差着一天,就有人在喊,在急切地提醒人家,很快了,要立秋了呢,明天就是了。更有人精确地将将要到来的秋天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几时几分都说得清清楚楚。似乎秋的到来,是人间的一件大事。也是怪不了人们,

  • 周五是没有课,九点时,我来到教学楼,想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课程想听一下。透过一楼每个教室后面门中间嵌着的竖长方形玻璃小窗,发现今天全部是在上英语课,微驮着的外教还在用手势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投入地诠释着什么,几根花白的卷发凌乱地竖着,而后排几个同学已经伏在了桌子上。一直走到尽头都是在上同一个课,而拐角的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