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区《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耳。然其智若何?非人之见闻可道也。其明若何?如混沌初开阴阳合一。其圣若何?非菩提勘悟妙不可言。

    《道德经》也,如太极者。亦之两仪也。一曰:《道》经;一曰:《德》经。道之者,万物本也。有言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哉。德之者,人之本也。逆大道者,人间之祸。何解其

  • 犹记得《红楼梦》中玉黛初见,宝玉曾说,这妹妹我曾见过的。虽未谋面,但看面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一句话,道破这世间之物,唯有缘之一字。

    今闻白落梅言,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归宿。世间万般,皆系于缘。缘来则聚,缘去则散。也许我会是你前生的匆匆过客,打马途经你采

  • 来到甘南已经十天了,给扎古录的孩子们上课已经一个多周了。在这几节课里,孩子们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结合当地学生实际,我们把来上课的孩子们分成两个教学班,分别是初中班和小学班。这两个教学班给我的感受是多层次的,既有因不同年级不同年龄而突显的缺点,也有因当地教学环境,家庭环境而造成的孩子们共同的性格缺陷

  • 陶艺是“思维在手尖上跳动”。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着一团泥,对他来说是多么轻松和愉快。造型在脑中和指尖跳跃,一捏、一划、一拍,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里面都包含着孩子们不一样的创造性思维,最后的作品更可以说是孩子们创意与实践的最终结合物。

    教陶艺的初衷,在我看来,制作陶艺需要静心和耐心,这对孩子

  • 就像是山间的清泉沽沽,清爽凛冽。孩子们的声音总是那样婉转动听,让人不经意间迷失在这辽阔无边的草原之上。孩子们的思想就如这儿的天空,清澈明亮。孩子们,你们的一颦一笑,你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我满足于这种状态,这种充实而又美好的存在。

    如果你也曾怀有一颗炙热的童心,你会发现这儿就

  • 7月28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赴陇援西”社会实践团于甘肃甘南扎古录镇临时上课点举行募捐图书发放仪式。参加此次图书募捐仪式的为参加暑假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及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队员。

    此批图书共400余本,由“赴陇援西”社会实践团于社会实践正式开始前前往淄博市马尚一中募捐所得,图书种类着重结合中学生和

  • 人生几多途?难忘怀不过青山隐曜甘南途。人生几多回顾?甘南支教情怀常思回顾。脚踏一方尘土,渴饮一瓢洮河水,回首漫漫甘南路。

    《一》务本劳实

    有没有一种场景会让你珍藏于心常思回顾?有没有一种画面会让你想将感动之心倾注?有没有一种工作态度会让你心之向之默默踯躅?那就是“赴陇援西”社会实践团一帧帧行

  •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智慧的增长来自学习,美好的品行出自心灵。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何梓亮作为山东理工大学赴陇援西实践团的一员,他始终将这句铭记在心。他不仅仅只是带给孩子们知识,更多的是带给孩子们希望,让他们的眼光不只停留在群山环绕的村庄和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而是走出去,走出大山,去体会了解不一样

  • 七月的夏天,在甘南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青山绿水,阳光显得格外明媚,没有燥热的感觉,微风徐徐拂过,更多了几分清爽。“赴陇援西”实践团采访到卓尼县扎古录镇派出所芦小刚同志,他为实践团提供很多帮助,短暂交流后,感觉他更像“邻家大哥哥”,亲切、善谈,但隐约中又能感受到警察特有的气息:刚正不阿、严谨自律……{

  • 为提升支教质量,深化支教意义,深入了解当地习俗。 7月26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刀告乡贡巴寺进行调研。

    在调研的路上,支教队伍遇到了当地老乡,老乡带领队员们来到当地人经常家庭野餐的地方,为队员们讲述许多当地习俗文化并热情款待。稍作调整后,调研队伍又踏上新的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