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针拨回到五十年前。1974年的4月20日,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从学生变身为插队知青。那天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鸡叫三遍后,屋顶的瓦缝逐渐钻进亮光,该起床了。奶奶在烧稀饭,父亲在深山沟里的水库工地上没有回来,母亲要9点左右才能下班,我独自准备离家的行装。把棉被折成豆腐块,外面包上塑料薄膜,用崭

  • 在灶台和饭桌之间,刚换上的25W白炽灯泡,比平常亮了许多。灯光下,母亲在灶台上用早上留下的淘米水洗刷碗筷。忙完了一年的父亲戴着呢子列宁帽,穿一身有些发白的蓝纱卡中山装,坐在堆满螺丝炭的火盆边,为泡有半杯茶叶的搪瓷茶缸在火盆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看到隔壁的两个邻居端着茶缸过来,父亲起身相迎,掏出了比往常

  • 一元化领导

    当时农村的行政体制是人民公社建制,公社党委对区域内的所有工作负责,也称一元化的领导。徐塘公社党委对供销社的领导是强有力的,有些事还管得很具体,就我们这个地处偏僻的小门市部来说,公社领导走得比区供销社领导都勤快。由于公社行政编制人员少,一般不超过10人,除了“各大员(农技员、农机员、粮

  • 多面的业务

    第三个没想到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业务知识真不少。

    供销社作为工业和农业沟通的桥梁,其偏远门市部营业员接触的业务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县商业系统的各大公司。我们门市部只有三个人,要承担六个大队、一所中学,一个国营磷矿、一个公社煤矿的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还有农副产品收购的任务。在

  • 四 生活之不便

    第二个没想到是生活之不便甚于下放。

    在登云供销社的日子里一直被一日三餐所困扰,买米要到10里路外的马金粮管所,如果自已没有时间或者门市部不到马金提货,只能向附近的农民借。吃菜就更成问题了,当时离我们最近的菜场在县城,农民种菜是自产自销,解决方法是“四个一点”:利用围墙内边角地

  • 三 耳朵成了摆设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完全听不懂方言。

    开化处于皖浙赣三省七县交界的地理位置,方言众多,加上新安江水库的移民,语言更加复杂。我是说着城里的方言长大的,基本能听懂周边30里范围内的乡村方言。到了登云之后,原先估计本地方言至少能听懂三分之一,然现实情况是耳朵成了摆设,头两个月几乎不

  • 二 无奈地等待

    经过一天的学习,多少提高了一点对商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班的第二天以每个新职工表决心开场,我当然也只能是一切服从安排。然后宣布分配名单,被分配在百货、五金、医药、副食品等八大公司的人都很高兴,工作基本在县城,又可以不离家了。我的去向是最北部的马金区供销社,心里有点郁闷,不是因

  • “社干”往事

    “社干”是浙江开化县西北部农民对供销社职工的通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供销社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开化县马金区供销社,六年的“社干”经历虽然不长,但恰逢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转换,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的变化剧烈,给我的人生履历留下浓重一笔。

    一 “艰巨”的任务{

  • 仲夏入古田,

    古木参天,

    逶迤峰谷醉甘泉。

    黑麂引吭长尾舞,

    可有白鹇?

    开中育群贤,

    往事云烟,

    四十五载苦亦甜。

    杭婺衢开今溯源,

    共谱新篇。

    2018年7月8日

    注:①古田指位于浙江省开化县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②黑麂、长尾(白颈长尾雉)为国家一

  • 中等偏瘦的身材,一头黑发随意的往后披着,稍内陷的眼窝,突出的颧骨,米黄色卡其的中山装,敞着领口,脚上是一双沾着尘土的皮鞋,一口浓重河南口音的普通话: “花山脚下花芬芳,年青一代歌声扬……”一晃高中毕业45年了,我还记得班主任王洽文老师微笑着站在讲台上的形象。梳理点滴记忆,与王老师有关的交集,似乎与五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