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湖州师范学院“红色地标”行动——湖州市红色革命文化场馆寻访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湖州市长兴县槐坎乡的苏浙公学旧址。
苏浙公学从创立到停办,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然而却培养了新四军干部1200余人。怀着对苏浙公学辉煌成就的好奇,“红色地标”行动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了苏浙公学旧址后,进行了相关的采访。
2018-07-14 18:16走进橡树下村,寻花龙船非遗文化
7月的湖州,阳光灿烂,绿草茵茵。
来自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实践团队乘车到达了橡树下村。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位于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紧邻南太湖,山清水秀,而吸引我们的不止画卷般的美丽风景,更让我们向往的是拥有上百
2017-07-07 00:20我并不求得什么,只一眼就好
加入非遗团队至今已经第六日。虽说算不上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与净化,但至少对非遗,或者说对于相关非遗的人有了认知。之前去往南浔调研拜访王先生时,尽管被其对传统的秉持与坚守感动,但先生对于非遗现状和传承的无奈与焦急也触动了我。非遗不是一个小物件,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传承与发扬
2017-07-07 00:20太湖碧水濛,洪桥龙舟荡
悠悠烟水,碧波荡漾,呈现的是一番太湖美景;重五山村,鼓乐喧天,展现的是端午龙舟之赛。当花龙船与太湖之水相结合,却又是一番别具一格的盛况。
继7月4日探访长兴县虹桥镇花龙船的传承人吴益清老师傅后,今天,我们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的暑期社
2017-07-07 00:20花龙船——一个梦想的寄托
“我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梦想,今年才下定决心做了这件事。”长兴花龙船的传承人陈文锦先生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在他眼里,长兴花龙船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自己的一个梦想。
因为对花龙船的喜爱,陈先生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艘自己的花龙船,并在端午节组建一支队伍,让自己的花龙船下
2017-07-07 00:20龙舟映水绕菰城
风清云朗,日照高暖,迎着丝缕细风,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长兴洪桥继续追寻着花龙船文化。花龙船是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和我们熟知的竞渡的龙舟不同,它小巧玲珑、造型美观,更多是出于观赏表演性的
2017-07-07 00:20“失意人”的圆梦之旅
——记采访长兴花龙船
时如逝水,如磨刀,将各种激情、梦想磨得一干二净,只余淡淡的血印,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消沉下去,只会越来越坚毅。
2017年7月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遗现状暑期社会实践团为了能够采访到现在世间
2017-07-07 00:20再访花龙船
通过2017年7月4日对吴益清先生的口述及图片文章等资料的整理,大学们对花龙船有了初步的了解。2017年7月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集合,前往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汤牛角,对民间仅存的花龙船进行探访。
在陈先生的带领下,大学生们见到了一条6-
2017-07-07 00:19实践团再赴洪桥寻花龙
7月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汤牛角对花龙船进行实物拍摄和记录。
每年端午节洪桥镇的居民都会进行划花龙船的活动,按照习俗,龙船绕着整个镇子划上一圈最后回到出发点的时候,人们会把龙船除去龙
2017-07-07 00:19花龙永流传
在通过多方的联系之后,我们要终于找到了长兴地区唯一一艘民间的保存完好的花龙船,并联系上了花龙船的主人陈先生。
今日7月6日,我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汤牛角拜访陈老先生,想要一睹花龙船的真容。据悉,陈先生一
2017-07-07 00:19-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