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经济之时必定要保护环境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论,我们大学生暑期实践绿色生态团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路途来到安吉余村,探寻两山理论。

    这趟探寻,有许多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耐人寻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们前往春林山庄对其老板潘

  • 余村实现乡村垃圾“不落地”

    村里没有垃圾桶,每天由垃圾车定时清运……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从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办公室获悉,这种“不落地”的垃圾收运模式,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安吉全县范围内推广开来,力争3年内村村实现垃圾“不落地”。

    走进安吉县余村,看不见垃圾桶和垃圾投放点,村

  • 酷暑难挡征途,我们的青春在路上

    这个暑假,我们两山文化理论研究团队深入安吉余村,仅仅围绕安吉余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宣传学习当地人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我们小组成员积极学习习总书记思想,寻访习总书记的浙江印记。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

  • 淳朴的民风

    ——余村行有感

    盼望了许久的余村行终于实现了。即便早上起了个大早坐车,车程漫长且无聊,但是兴致却一点都没有消减。出发时还飘着细雨,到了余村后天居然放晴了,心情都愉悦了。

    到了余村之后采访了几个典型人物,第一个到的地方是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即便是在中午最忙的时候,有很多游客要接

  • 问卷调查发现余村村民生态观良好

    7月11日,湖州师院文学院两山实践团再次到访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去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余村村民的生态观。

    7月11日早上6点30分,“探寻‘两山’理论 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绿色生态实践团的三位队员和两位指导老师们踏上了前往安吉余村的“征程

  • 余村—青山不老,绿水常在

    7月10日,浙江日报第4版整版报道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实践者——安吉余村。报道回顾了余村12年来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并提到颐居美丽乡村在余村及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积极意义。

    初夏的安吉,群山苍翠,竹海绵延,每一次的呼吸都沁人心脾。12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

  • 践行垃圾分类,深化两山理念

    7月12日下午,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探寻两山理念,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再一次来到余村,这一次,他们想要探寻的,是垃圾分类背后的奥秘。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行走在余村的小路上,实践团的成员们被一个个造型奇异的垃圾桶吸引住了目光,不像城市里垃圾桶那么“规

  • 7月11日,湖州师院文学院两山实践团再次到访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去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余村村民的生态观。

    7月11日早上6点30分,“探寻‘两山’理论 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绿色生态实践团的三位队员和两位指导老师们踏上了前往安吉余村的“征程”。两山实践团的队员们手里拿着3台单

  • 走访余村 探析环保理念

    近年来,随着安吉余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安吉余村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生态环保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7.11日,“探寻‘两山’理论,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绿色生态实践团的成员再次来到安吉余村,对余村人民的垃圾分类情况

  • 绿水青山,不忘来时路

    近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探寻‘两山’理论,共建美丽乡村”大学生绿色生态实践团前往安吉余村进行实地调研,采访荷花山漂流总经理胡加兴先生。

    胡加兴先生很热情,当被问及到原先的矿山是否都被种上了绿竹,全部改造完成时,胡加兴笑了一笑,亲自带我们前往矿山遗址,指着不远处说:“那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