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好笑,第一次读《採菊帖》不是从王羲之的原帖中来,而是从千年以后的王梦楼的临帖中开始的,并且也只是对书法的关注,至于帖中写的什么并没有在意,也许那些文字离现在的行文太远,读之不知所云,也就一眼带过。

    时至今日,再读此帖,眼睛透过书法线条穿梭间的流美,将文字的情境和书写的状态也摄入我的阅读范围:

  • 苍茫独立,我将与群山为伍。

    ——自题

    1

    生命是条河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散如河水中的石子,岁月的风霜雨雪不断侵蚀、洗涤、磨励,从棱角分明到圆融丰润,从奇形怪状到纹脉历历,一切都彰显着生命的坎坷曲折与灿烂辉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时光和景色,不管你当时是得意失意,顺风逆境,高大卑微,

  • 1

    如果把一件事物与一个人一生命运相对应的话,我想,和我相对应的一定是砚,也只能是砚。

    砚台也自然成了我生命的外延,成了一生的暗示和宿命。我为此感到惶惑,也感到庆幸。

    从前大人为了测试小孩将来的命运,往往在周岁的时候叫小孩“抓周”,而我周岁的时候并不需要“抓周”,我就知道我喜欢的是砚台。

  • 1

    五十年后的某一天,我终于幡然警悟,生命中最敏感最惬意的竟然是雨,这南山的雨。

    南山的雨下起来毫无规则,不分场次,一阵连着一阵,一天连着一天,如丝如缕,如幕如雾。将浓遂淡,似有而无。云青青兮欲雨未雨,水澹澹兮生烟非烟。晨起的霞光铺锦,晚归的落照留烟,夜半的滴嗒成韵,痴情的鸟语似有潮音。{p

  • 1

    今年春节其间,趁家人忙着各处拜年之隙,偷偷跑去秀峰,一头扎到山水中去,享受这难得的清闲。节日中的山水,似乎少了往日的喧嚣与嘈杂,多了些古人的意蕴与悠闲。

    山木葱茏未启,青黄相杂,白云在半空中悬浮,一动不动,阳光正好,是腊冬后少有的好天气。

    往日爬山,总担心落入人后,一味往前冲,累的气

  • 1

    300年前的那位诗人,因喜好砚台,至晚仍玩砚成癖,将平生所能精集于十方砚中,分别命名、赋诗、铭文 ,将晚归之所名曰,十砚轩,自号十砚老人。

    家中常集文人雅客,每日诗酒相和,诗人更是纵横稗史,阔论千秋,那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风采常令后人忆起,一生过得风神优雅,生趣盎然。纵使晚景悲摧,亦不

  • 1

    当你决毅地脱下久求难得的一身朝服和那顶簇新如初而微带汗渍的官帽时,你又迟疑了,尽管头天晚上你想了整整一宿,把归去后的各种可能想了好几遍,粮食,柴薪,农具,雨衣,砚台,笔墨,还有那朝夕难离的"忘忧物",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耕作和努力才能获得,不管怎么样,既然已经决定,就绝无反

  • 沿庐山山脉南望,其余脉一直绵延数十公里,至丫髻山作了个小小的停顿,然后,又继续向四周延伸。其山势也缓和了,其水流也缓慢了,两边树木和庄稼郁郁葱葱,显得特别生机,仿佛土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一切生命都充满活力和激情。顺流而望,就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了。

    沿河两岸的村庄如珍珠般散落,天刚一亮,村里的鸡

  • 沿庐山山脉南望,其余脉一直绵延数十公里,至丫髻山作了个小小的停顿,然后,又继续向四周延伸。其山势也缓和了,其水流也缓慢了,两边树木和庄稼郁郁葱葱,显得特别生机,仿佛土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一切生命都充满活力和激情。顺流而望,就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了。

    沿河两岸的村庄如珍珠般散落,天刚一亮,村里的鸡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