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梅花二月开,只是今年立春早,是否也开得早呢?可今天才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往年赏梅都是二月中下旬开始。这期间,天气还很不给力,又是风又是雨的。今天就是这个天,我想反正离得近,权当雨中踏春,碰碰运气吧!

    不甚想,即便春雨绵绵,寒风凛凛,来无锡梅园赏梅的人居然络绎不绝,人头挤挤。风打脸上,钻进

  • 手里的馒头散发着暖意,我的周身暖了起来。腊月二十一,小年将至,街上人影稀拉,大概都在忙碌着,等待着冬天里的快乐——过大年。

    参加细沙公益组织,在文定社区先锋驿站举行的“寻找年味”缤纷冬日主题活动归来,还回味在那里拾起的年味和快乐,真想再去找一番疏漏。

    常听家人抱怨如今的年味大不如从前,却未曾

  • “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题记

    暑假,离家随队,去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区丽明完小体验生活,公益支教。

    沿着坑坑洼洼,弯弯绕绕的山路,跌跌撞撞上山。丽明小学就是前边那两排简陋的泥瓦房。这次我们一行八人,除了支教,还将与八个孩子帮扶结对,同吃同住。

    我结对

  • 记得那年隆冬。偶然雪骤,天空灰蒙,漫漫雪,似断空而下,接天连地的白。那凛冽风,鞭打着,呼啸着,左右夹击。好似野马,桀骜不羁,刺骨冷。

    一瞥窗外,那素淡杂乱间,突现一熟悉佝偻身影,一步步,一步步,缓慢而坚定,在大雪中忽隐忽现……啊,是小姨婆!惊喜的我一个箭步冲出门,下了楼梯。

    小姨婆那格子花头

  • 一落漆,一裸砖,一缺瓦。

    一段墙,一段岁月,一段年华。

    ——题记

    运河侧,石栏旁,川上断墙残垣,人去久无繁华。昔时喧嚣于旧岁,现时重器拆故园。青阳,老家古镇,于川侧水韵,终是绝此运河?

    多久没人了。翁妪于子女所养。萧萧尘几尺,吱吱木门声。破梁危楼,强伴弱水。此处将重建,新阁黑瓦屋。人

  • “昂——得儿、昂——得儿”摇橹驶船过,橹于人手,欣欣然吱声儿,唤了一方水波,应声“哗哗”。

    昆山周庄,真正水乡。以水为母,傍水而生。水之灵以孕万物,条条交以韵江南。三千弱水,汇集河流成潺潺小河溪水,白墙黑瓦,映水照靓影宁和亭亭倩倩。

    宁以为昔,今其作景。各地游者皆来赏南风韵。吴越地阴柔,黑瓦

  • 苍劲植,蜿蜒径,晨花夕草,瑟瑟鼓吹。金乌西沉,冰轮未起,秋雾袅袅而地起。傍晚,校园寂。钟楼突兀,直杵那方,掩映金乌入云。

    西那边,重彩晕染;东那面,深蓝欲冒。辞友独至校亭,沿径而行,先入眸紫藤长廊。

    百年老藤,岁月铸就。遂校而迁,随校而长。与校门口老树一般,见证朝阳新绿,见证繁花似锦,见证硕

  •  寒霜降,初冬来,百花杀,菊花开,满城尽带“黄金甲” 。

     大街小巷、路边花坛、公园湖边、林带山坡,一盆盆、一片片盛开的菊花,红似火、白如雪、黄赛金……给初冬营造出炫目灿粲的景观。就连草坡上,也是黄菊星点增亮色,草花陪衬若星辰闪耀。

    兴国古塔顶端焦墙残垣,这灰色肃穆浮图下,一年一度的菊花展正

  • 秋日阳半遮半掩锁云里,柔柔撒在沙家浜水面上,却被船娘的乌蓬船打破了宁静。水纹圈圈,摇撸声声。撸,搅动水波;水,哗哗起落。清明水微澜开去,闻几声鸟鸣,随水波远去。忽的从芦苇荡里飞出个白鹭,俯冲水面,叼起了鱼,扑棱棱地就飞走了。

    鸟蓬船,行走在沙家浜的芦苇荡里,这里水路曲折十八弯,一条条水路纵横交错

  •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矍铄的老者。鹤发苍苍,疏眉呈灰,皱纹爬满已松弛的皮肤。很意外,他脸上没雀斑也没老年斑,肤色红润。背不驼,手不抖,健步自如,如何看都不像是82岁的老人。嘿,想我奶奶七十几岁时就在养老院叫唤了,他八十几了还自己生活!真是不可比的。环顾四周,井井有条,清清爽爽。“好邻居标兵户”“十佳好邻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