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宰相,年轻时长得俊美。有一年到京城参加考试,投宿客栈。客栈的主人是一名年轻的寡妇,被狄仁杰的美貌所吸引,夜间便去挑逗。狄仁杰见状楞了一下,马上转为心平气和,告诉寡妇说:"我原本也有些心动,但立刻想起一位高僧教我戒色息淫的方法,心就恢复理智和清醒了。”
“那位高僧教我,
2017-05-15 14:19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的法则,是圣人治理天下,佛陀普度众生的大法。就佛法而言,从凡夫地到佛果,一切诸法,都不出因果之外。就世间法则而论,何尝不也是这样呢?
所以孔子赞叹《周易》,开篇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与积不善,是因
2017-05-11 21:15隋朝,代州(在今山西省)的赵良相,家财万贯。他有两个儿子,老大赵孟,老二赵盈。老大天生软弱,老二则为人强悍。他们的父亲在临终的时候,把家产分成两份,老大赵孟分得多的一份。父亲去世后,强悍的弟弟霸占了哥哥的全部家产,只留给他一块菜园,一间破屋。赵孟须靠给人当佣工维持生活。
过了不久, 老二赵盈死了
2017-04-08 13:24现代人的习气,听闻三世(前世、今世、后世)因果,别说不信,即使相信,也不肯向他人说出口。这都是自宋朝才开始有的现象。
宋朝的大儒们崇尚理学,但却未能全盘融汇贯通儒书,因而大势鼓吹拨无因果。当初的宋儒论及《易经》中的余庆余殃之说则相信,谈及因果即不信。这不就好比只懂得称呼日头,而不知其即为太阳吗?
2017-03-31 13:33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个其指的是谁?指的是自己,翻成现在的白话是只攻击自身之恶,而不要攻击别人之恶。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又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古圣先贤的千言万语,无非是希望人人时时反省自己,而不把时间浪费于责怪他人。
但
2017-03-30 18:14-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