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截细细的紫竹,一排整齐的椭圆形音孔,一个吹孔,孔上贴着薄薄的膜(竹衣),身上蕴含紫竹特有的斑纹,上面泛着暗紫色的油亮包浆,一看就知是支已摩挲过不少年头的紫竹笛。没有流苏类的饰物,朴素、雅洁。它就是已经陪伴了我二十多年的那支紫竹短笛。

    它出现在我的青葱岁月里。一天,我耳畔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音,

  • 下班了,一如往常疾步赶去菜场, 先买点蔬菜,为了改善生活,移步来到水产摊位,准备再买点鱼虾,因为家有孩子,增加点蛋白质是必须的。摊位上鱼虾螃蟹、螺蛳蚌贝样样都有。忽然那摊位上盆里的黄鳝跃入眼帘。黄鳝们挤成一团,在粘腻腻的粘液里艰难地穿插滑动,给人第一感觉像蛇,有点恶心。不知什么时候起黄鳝居然变成了

  • 所谓“花事”,我个人的理解是关于养花的那些故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老舍《养花》中那总结式的句子,虽然还是小学时读过的,但是一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特别对我一个天生就对养花有特别偏好的人,有别样的感触。

    从小就对花草有一种本能的

  • 清晨,淘气的儿子刚从床上爬起就一屁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儿子戏称沙发是他的起居室。我厉声告知他赶紧去洗漱,他皮老,调皮地笑着对我说:“让本少爷先休息一下!”我拿他没办法。忽然,一缕夏日的晨光透过窗纱映照在儿子稚嫩的脸上。

    多么熟悉的场景,使我突然想起了什么。那不是我小时候的影像吗!夏日暑

  •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日又去市里闲逛,信步游走在老街古巷间,以舒缓一下自己多日苦闷的心。虽说苏城已历经了翻天覆地的改建,但文管部门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老街老巷根据古城保护修旧如旧原则仍尽量保持原有江南韵致,放眼望去粉墙黛瓦依旧,古朴又不失新意。

    笃悠悠走在小巷里,左看看右望望,当然再也不见过去特有的

  • 一早,坐上大巴顺着新建成的环城东路一路驶向兄弟学校去听课。到底是民心工程,公路宽敞坦荡。坐在车上,感觉我们整个苏州人民都走在康庄大道上,正向幸福生活大步迈进。

    车窗外,秋阳高照,虽然早先鱼米之乡的满目稻田和充满水乡特色的古朴农庄已经消失,但是仍然不失苏州水乡风韵。

    沿着公路,两旁有心地各挖掘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