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乡土散文,不可不读家军。

    家军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他笔下的白马河是鲜活的,无论是写故乡的节气,还是写故乡大洼里的庄稼,他都给予了赤子一般的深厚感情。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大自然也回报给他一份文字灵性。

    白马河是个温情厚地,从那里走出来的家军,很容易产生本能的眷念,甚至陶醉其中,处

  • 家军说他有两个故乡,一个是15岁之前生他养他的白马河,另一个是他工作与生活了30多年,娶妻生子,事业有成的陈塘关。

    前者是原乡,后者是第二故乡。在家军的人生轨迹中,从他凝视都市和乡村的目光中,从他的情感觉醒和历史探寻中,我深深感到,他虽身在绚丽的都市,却始终与遥远的白马河气场相通、血脉相

  • 家军是个土生土长的白马河人。

    尽管白马河没有疾风暴雨,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英雄名人,只有众多小人物的日出日落和命运情感。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如许许多多个小红果子,随意插排在一根名为村子的细棍子上,穿成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尽管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里算不上美味,但原生态的魅力却最为隽永、动

  •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小说家们都把自己的文学触角探触到故乡的深处。尽管那个故乡,或者真实存在,或者仅是虚拟的一处精神世界。

    家军亦然,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笔下的白马河是真实存在的。他的白马河,一如老舍的老北京,沈从文的凤凰,莫言的高密乡,陈忠实的塬上。

    生活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 家军的小说,多围绕那个叫白马河的地方展开。

    初读家军的长篇小说《白马河》,我从字里行间充分感觉到了他的文笔闲雅和故事唯美,有散文的感觉,形散而神不散。可是当我随着他一起踏进白马河这块黄色而又丰腴的土地时,立刻产生了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那九曲十八弯的白马河,一望无际的绿色长堤,古朴新奇的小

  • 文学起源于爱,没有爱,就没有佳作的产生。

    家军就像一位能歌善舞的行吟歌手,引领着读者走进他的情感领地,走近他梦牵魂绕的白马河。虽然,故乡只是一条河和一个小村庄,但对挚爱她的家军来说,不仅爱她的美丽富饶,更爱她的落后贫穷。

    白马河,在家军的笔下,我们很难看到不美好的东西,丑恶在这里远遁

  • 家军是个性情中人。

    这是我第一次见家军后即对他得出的评价。果然在我读了他的散文集《眷恋乡土》,从他的文章中更加地证实了我的评价。家军非常爱他的家乡,他爱冀中大平原,爱白马河,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更爱故乡勤劳朴实的乡人。

    少年离乡的家军,心却一刻未离故土,在他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剪不断的冀中

  • 白马河,是家军的“根据地”。

    其实,举凡乡土作家,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便是自己的故乡。因为在这里,留有作家最幸福、最快乐的童年记忆,最值得回忆和咀嚼的苦乐年华。譬如,老舍的北京,鲁迅的江浙,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托马斯•哈代的

  • 家军的乡土散文多写平常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他的每一篇散文都离不开冀中农村的生活,离不开他那么朝夕相处的土地。他那清新朴实的文笔,真挚动人的情感,似一种甘冽,一种醇美,一种爽心悦目,我真怀疑家军是不是把一个个文字放在清澈的白马河水里漂洗过,再编织成一句句动人的话语的,抑或他

  • 家军是我的弟弟。

    不过,这个弟弟是“赝品”。尽管是“赝品”,可和一奶同胞无异。如何与家军结识,尽管书中已有文字记载,可我还是想细细的“絮叨絮叨”。

    那是2015年秋的一个午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南开大学拜访知名学者张铁荣先生。随同我一起来的,还有我的女儿高洁。

    正谈笑间,家军推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