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常常坐于门槛,痴痴地望着对面高高的山峰上,新棉花破棉絮一样的云团,舒卷蒸腾,心想那就是天,天就在前山顶。稍大点上山砍柴,有一天果然登顶,却发现天穹是越发的高不可测,天地空旷得令人晕眩,天高到没有燕子麻雀和别的鸟儿身影。或许也是出于这样,当恢复招生考试,我意外地考入常山一中,站立塔山,山里的父母
2018-08-07 08:56“日子苦到泥鳅当饭吃”。这不是俗语、俚语、谚语什么的,而是家里老人的一声深深叹息。光听这一句,自然不明就里,丈二和尚了。这一句却直抵我心,过往那些无比煎熬的“暑假作业”,顿时汩汩泛滥。
都说以前的乡野孩子,上学读书,简直是进百乐园似的欢快。没有多少考试,无论考得咋样,老师和家长也不太计较,更没有
2018-08-07 08:55乡音一声无限情
是不是正宗江山人,有个屡试不爽的小游戏可以测试,即江山方言说的胳膊、手心、小腿等等,倘若能懂会说,那就是老江山了。否则,即便是江山人也会被认作已经异化了。江山人就是这么固执地固守着自己的这个“味”。其它地方不太有这类验证,大概因为其方言的杂,多种语言的交流错综,以至于很难有像江山
2018-06-22 22:28故乡有我一个用户名
“即使青山时光老了,乳名不老”。
每次回故乡,一进村口老远听到乡亲招呼我的乳名,一股暖流瞬间浪花四溅。是啊,一声乳名,你再大再老,还是变得很小很小。尤其乡亲呼唤,那乳名的后面常常带个拖音“哎”,顿时,无限乡情亲情尽在“哎”中,足实让人销魂。
其实乳名不是乳名,应该称之
2018-06-22 22:28你若生活也风景
就这20见方的小吃店,号称“百年老店”,真不敢肯定。但是有一点还是明白无误的,即四十年前在距此一步之遥的塔山读高中时,曾经来过一次。记得那时是挤挤挨挨一排木板房,门口摆个煤炉,门里边黑乎乎的看不清啥名堂。也就坐门口的小桌子,要了碗馄饨,三下五除二,囫囵几口便干干净净,什么味道,全
2018-06-13 17:42村边有一棵大树
不知道衢州有多少个乡村叫樟树底、樟树潭、樟树湾,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一个村庄,村头村边都有——起码曾经是有一棵大树的,而且大多便是樟树。也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人的名字就叫樟树、樟木、樟林、樟花、樟根,但我知道村边的那棵大树,就是村庄的长老,历经千百年的风雨雷电,依然屹立,庇佑着一村的生
2018-06-13 17:42雨夹雪
“半空中的雪”,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事情仅有那么点点说法,或者氛围,尚属虚无缥缈的影子,结果如何实难料定,大多最终不过冷雨敲窗,空欢喜一场。想来此俗语仅限于流行浙西一带。燕山雪花大如席,北方对于雪花不稀罕,每年大概如约而至,无需期盼。而更南边的地区,所谓“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
2018-04-26 21:51年味最浓不过是乡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乡。
——司空图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
一
抱着、提着、背着,从远远的村口公交停靠站走来,迎着风雪,一路相逢的是三婶八爷五奶奶------一个个大声的打着招呼
2018-04-26 21:512016年11月9日
晚上10点38分老爷子走了,走完了他88岁人生。
老爷子走得很平静,没有预兆,毫无缠绵,无疾而终,仿佛如每天每天的就寝,临别还在与春法(二连襟)说着话,却丝毫没有告别的意思,他们还握着手,说着说着,老爷子便撒手人寰了。猝不及防,以致于他走了几个小时里,家人都不知道是不是
2016-12-18 18:08-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