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著:[美]汤姆•米勒 翻译:李雪顺

    去年(2008年,——译者),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自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于1901年首次获得诺贝文学奖以来,除二战期间之外,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爱尔兰获奖者有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年)和乔治•萧伯

  • 一直生活工作在重庆,对重庆美食的热爱,并没有刻意去回味,因为我们总把生活中的平常事看得理所当然。

    半年前,因为外出留学,离开了重庆。

    刚到新加坡那阵,对吃的东西没有太多地在意,因为新加坡也有很多在重庆找不到的东西,加上我自认对吃的东西不太挑拣。

    每当走进遍布狮城那大大小小的熟食中心,看着

  • (方言诗,建议用四川方言朗诵)

    1.

    今天天气热,

    老王很造孽。

    刚出停车场,

    被人一顿决。

    2.

    (为啥子?)

    一个眼镜娃,

    车子被人划。

    看到老王在,

    以为是恶霸。

    逮到王大伯,

    就是一阵骂。

    3.

    (是不是他呢?)

    老王被冤枉,{

  • 入夜北风刮,

    窗外雨沙沙。

    晓看山野素,

    银裳覆篱笆。

    作者介绍:

    李雪顺,重庆武隆人,47岁,教授,翻译家,供职于长江师范学院。译著《寻路中国》荣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第一名”等奖项,译著《江城》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提名奖”“2012年新浪中国好书榜

  • 李雪顺

    我出生在60年代末期,少年时代正处在疯狂岁月的后半部分。因为天生对政治不敏感,身处大山之中的我对那时的政治意味的记忆更是少得可怜。自记事以来,现在时时能够想起来的,莫过于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来自我家对面不算太高的一个山头。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我总能听到从那上面传下来一阵阵朗读声。语音当

  • 山村百匠

    李雪顺

    (一)

    老家离白马镇的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山路绕行非常困难,所以显得十分闭塞。尤其在我长大成人的年代,小山村自成一体,各种能人巧匠在满足着周围百姓各种生活之需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二)

    位于山里的老家,木匠的人数最为众多。也许一来因为老家大山延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