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龙门军民打响抗日第一枪八十周年

    徐 军

    在龙门县沙迳镇马牯山上,一座抗日将士合葬墓屹立在官路下山嘴,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博罗县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以下简称“东团”) 的3名小分队成员和50多名国民党官兵烈士长眠于此,是龙门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历史见证。

    沙迳镇,位于龙门县的中南部,是

  • 徐 军

    寮田离低冚村不远,是一个只有20几户人家的村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子里的人无论贫富,都喜欢栽种年桔。年桔又名小叶桔,是生长于亚热带的一种常绿水果,因成熟期正值春节,故得名“年桔”。除夕,将一双桔子放在床头和桌子上,取“大吉大利、吉到运到”的意思,是龙门人过节和送礼的必备佳品。年桔树呈

  • 徐 军

    广州起义失败后途经龙门的工农红军红四师,经过夜宿地派圩和历时六天的“龙城整编”后,离开龙城继续向东行进,在龙门县和河源县交界的平陵镇白芒坑村松龄围休整了三天。

    1927年12月26日早上,当这支1200人的红军队伍经过平陵镇山下村时,在茶店至铲头坳的路边休息,口渴的士兵排着队在路边的

  • 徐 军

    龙门县地处粤东北部,位于增江上游,东南与河源、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增城县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多为山地和丘陵,资源颇为丰富,总面积约有2千平方公里。

    龙门县城龙城围绕七星冈而建,地势较高,内有天然护城河西林河,西北有小河环绕,围城东面无水,城内有一县行政、文

  • 徐 军

    龙门县城西北的地派圩,位于龙门、从化、新丰三县交界处。1927年12月19日黄昏,地派圩窄小的街面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街道两边的店铺陆续开始打烊,门口的灯笼亮了起来,慢慢隐入黑暗的街道青石板也泛起了一道道黄白的亮光,与昏暗的天空一起,映照出街道两边参差不齐的骑楼轮廓,显示出别样的夜景。北

  • 徐 军

    天赐吾儿,屡遭苦难。

    幼学聪慧,追寻阳光。

    家境虽弱,未负祖贤。

    身居陋舍,心存高远。

    赶考校场,德智体全。

    修身励志,报效国家。

    经历是财富,它教你认识自然,辨别人情,看清社会,珍惜希望。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教科书主编,

  • 徐 军

    “欢欢,小天使!每次看见你的飒爽英姿,我就情不自禁地身心荡漾……呦!真是够酸的, 这是笑笑的第几封求爱信啊?”室友闺蜜们抢读着笑笑给欢欢的信打趣调侃。

    “别胡闹了,我才不喜欢他呢,把信烧了吧!”欢欢傲慢地昂着头。

    欢欢不但人长得非常漂亮,还是军工厂各项女子体育代表队的绝对主力,泼

  • 谨以此书,向长眠在龙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英烈们致敬!

    ——题记

    目 录

    上篇: 红军过境——大革命篇章

    1、 导言

    2、 露宿街头的队伍

    3、 征粮

    4、 古冚口街

    5、 白芒坑

    6、 追赶红军的少年

    7、 尾声

    8、“龙城整编”的历史意义

    中篇:他们也

  • 徐 军

    我生长在美丽的竹乡,因为工作关系,离开竹乡已经三十多年了。可是当我每次回访竹乡,看到山坡上那葱郁翠绿的竹林时,心情会特别愉悦。

    齐白石把竹子在大自然中的神韵,画得栩栩生辉;郑板桥在诗句中描述:“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风与蝶。”赞美竹子朴实无华、清淡高雅的气质;用诗句

  • 徐 军

    “狼娃!吃饭了!”猎户林虎的婆姨水花大喊了几声,然后边盛饭边唠叨:“十三四岁了,成天就知道跟狼群滚在一起,长大了媳妇都找不着啊。”

    “山里没其他孩子,让他多玩一会吧。你看墙上那块兔肉不见了,肯定是狼娃拿给狼吃了。”林虎边吃边侃:“我是林虎,他是林狼,我们都是山大王啊,还怕他找不到媳妇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