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军

    “女士们先生们,我市O型和B型血告急,欢迎健康人士奉献爱心,无偿献血,救死扶伤!” 中心小区无偿献血车前,肖医生和张护士热情洋溢地宣讲。

    “我要献血!”一位青年快速钻进了献血车。

    “你给我下来!”两位大汉想上车拉下青年。

    “无偿献血光荣!救死扶伤伟大!”青年边推挡边喊。

  • 徐 军

    1927年12月下旬,广州起义失败后,工农红军红四师过境龙门,这段历史对于龙门人而言,意义非凡。红四师过境,让龙门人第一次领略到了共产党军队的力量和风纪,在龙门人民心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为龙门青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军报国,开启了红色之门,打开了心灵之门。麻榨青年邓茂华,也是龙门

  • 徐 军

    1944年秋,东纵部队挺进罗浮山,控制了博罗县大片土地,盘踞在龙门的国民党反动派对于东纵武装的发展壮大,十分忌惮,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他们开始对龙门共产党进行镇压。

    1945春节前,国民党三青团的负责人丘峥,找到在永汉警察所任职的李绍宗,告诉他国民党准备逮捕共产党员的计划,并以此对李

  • 徐 军

    路溪禾洞村客家围的村文化室,原是一栋3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当时是堡垒户陈显发的家。其实多年前,在这个并不起眼的房子里,曾经进行过几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那是在1944年12月的一天晚上,路溪禾洞村客家围,陈显发家中一个隐蔽的房间里,陈显发等几个人正围在一个长40多厘米,宽30

  • 徐 军

    毛泽东曾在诗作《纪念鲁迅八十寿辰》这样写道:“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在龙门县的左潭乡,也有一个抗日武装大刀队,他们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很落后,但是依然凭借着勇气和智慧,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他们“夜袭日军军营,砍杀日本鬼子” ,至今还被龙门的老百姓广为传颂。

    龙门县左潭乡,群山

  • 徐 军

    江厦村,位于龙门县东部,离县城约三公里。世居村民以谭氏一姓而居,村中的谭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几乎和龙门建立县制的历史一样悠远。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沧桑,龙门谭氏家族最早开基者的身影已渐渐模糊,但是这个家族却不断开枝散叶,人才辈出。

    时至今日,谭氏族人谭纶邦的武进士牌匾还被存放在龙

  • 徐 军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反共事件在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广东省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活动十分困难。

    1941年3月3日,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书记钟靖寰和组织部长李志坚等,前往沦陷区指导工作,路经增城二龙圩时

  • 徐 军

    “曹湘,你赶紧带领警卫排去山下接应兄弟部队。”司令员紧急下令。

    “是!”政治部干事曹湘领命后率领警卫排星夜驰援南昆山下。

    清晨,南昆山下战况异常胶着,曹湘率领警卫排拍马赶到,从侧翼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后,引领着兄弟部队迅速往南昆山里撤。

    上山的路上,曹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陈

  • 徐 军

    1944年7月5日,刘其敬带领其助手刘亚焕陪同他回到了故乡茅岗石墩村,他是回老家来看望生病的老母亲的。

    刘其敬是一位热诚的爱国人士,也是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与中共地下党员吴仲交往甚笃,对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日救国主张也是赞同的,也曾为龙门地下党提供过大量的帮助。刘其敬除了担任国民政府龙门

  • 纪念龙门军民打响抗日第一枪八十周年

    徐 军

    在龙门县沙迳镇马牯山上,一座抗日将士合葬墓屹立在官路下山嘴,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博罗县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以下简称“东团”) 的3名小分队成员和50多名国民党官兵烈士长眠于此,是龙门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历史见证。

    沙迳镇,位于龙门县的中南部,是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