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从未停歇

    ——王代清援彝点滴

    人已中年,两鬓微霜,一介教员,跟随绵竹对口帮扶彝区团队,于2016年9月远离故土,舟车劳顿数百公里,来到凉山甘洛半年有余,冬已去,春又来,莺歌燕舞,花开人间,开启新征程,孕育新希望。忆往昔,峥嵘岁月,忙碌而充实,艰辛并快乐,一路上,爱,从未停歇!

    爱,提

  • 片段训练教会七年级学生细致的描写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文也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说到作文,很多同学都是“哎” 的一声,作痛苦状。作文就像是一座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望而止步,他们往往绞尽脑汁而无处下笔, 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好多学生叹息,难啊

  • 甘洛师生走进烈士陵园祭扫先烈墓碑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3月29日上午,甘洛中学团委、学生会组织七年级学生,戴上红领巾,手握小白花,执队旗,步行半小时来到甘洛县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援彝支教的五名老师同时参与该活动。

    进入烈士陵园,面对巍峨的烈士纪念碑,全体肃立,学生代表向英雄

  • 援彝教师倾力指导,手抄报展览大获成功

    近日,甘洛中学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幅幅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作品在校内公开展示,吸引了无数师生驻足围观,大家啧啧称赞,为作品的主人竖起了大拇指。

    据悉,甘洛中学此次手抄报展示活动,是十余年来首次举办。在挂职甘洛中学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李刚同志的策划下,由学校

  • 天亮了

    又是一年秋天,

    对口帮扶的号角响起来,

    绵竹甘洛心手相牵,

    共克时艰。

    山,还是那样的山,

    起伏相连。

    板着脸,不愿与人相见。

    光秃秃的,展不开如花笑颜。

    为什么如此伤感?

    连绵的大山这么缺少资源。

    水,还是那样的水,

    曲曲弯弯。

    死沉沉,

  •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绵竹援彝教师周末家访记

    9月18日离开绵竹,来到彝区甘洛,转瞬间已是一月有余。这块陌生的土地俨然成了我们援彝教师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景,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里一份独特的记忆。

    这个星期六上午,我们一行八人,早早起床,徒步完成了一次我们教

  • 家风正,社稷兴

    孝德中学(援彝教师)王代清

    莫怀戚在散文《散步》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一家四口散步中孝当头,祖孙三代分歧时敬为先”的温情画面,母慈,妻贤,子孝,人伦之美尽显,美得让人心醉。人到中年的“我”用其言其行温暖了老母亲,熏陶了小儿子。这无言的家规,无疑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个乖巧聪慧的小

  • 丈量

    岁在丙申,时已深秋,大凉山甘洛的阳光一如夏日般火热,上午九点我们支教老师五人,在加上一名女医生,一名甘洛中学女教师,一名援彝技术员,背起行囊,开启了周末有氧运动,徒步丈量校园外的一座高山。

    走出校门,大家的心情异常兴奋,叽叽喳喳,天南海北,文化体育,娱乐时政,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刚开始

  • 不经意间,来甘洛已是整整一周,临行前计划写个日记的,谁成想整日忙忙碌碌,竟又成了句空话,再次自欺欺人一回,权且写个周记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我被告知担任甘洛中学七年级二三班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总人数近一百三十人,汉族彝族学生混杂,彝族占七成有多,名字五花八门,四个字五个字居多,光看名字就让人头

  • 滋味

    快十二点了,窗外的天空雾蒙蒙的,似乎还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有好几个男孩子不时地朝教室外边望上几眼,其实我的肚里也早已咕咕得叫着,提醒着该吃午饭了。我没有训斥他们,只是轻轻地咳嗽了几声,示意他们集中精力再坚持一会儿。我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课文,写生字。两分钟,五分钟,终于下课铃声欢快地响起。在大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