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旧的塑料瓶

    移栽的绿萝叶

    多余的旧毛线

    儿时的手工艺

    即时的随手拍

    定睛的细观赏

    自然的物与人

    完美的共生存

    辛勤的灌与浇

    得到的心安然

  • 岁岁年年

    今又重年

    繁华落去

    两鬓染霜

    昔日少年

    懵懂莽撞

    经历风雨

    感悟颇深

    人活一世

    切莫计较

    凡事看淡

    皆为浮云

    今生所遇

    上天赐予

    若不珍惜

    来世难求

    亲人离去

    阴阳相隔

    朋友离去

    一事无成

    缘分珍贵

    切莫丢

  • 看到这幅画,

    想起儿时家父在院子里种了九棵葡萄,

    施肥、浇水、剪枝。

    盛夏时节,葡萄架下,蟋蟀蝉鸣,

    我们围坐在长辈们身旁,

    听她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秋收时节,硕果累累,

    除了自家享用外,

    妈妈要把最好最大的晾晒成葡萄干,

    留给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下乡的姐

  • 前不久,我突然接到初中师生聚会的通知,心情万分激动,浮想联翩。据说这次主办的同学已经酝酿了很久。

    我故意不去询问更多到会同学的具体名单,以便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惊喜。

    北方的春天,枝芽初上、桃花盛开的季节。师生聚会的时间就定在这繁花似锦的4月9日。临近这几天时,我失眠了。想到四十年未见的同窗、四

  • 清明节气的雨水如期而至,正如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每到这个时节都会时常地想念故去的亲人。就连天公也同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降下纷纷的细雨,落下悲伤的泪水,和我们一起缅怀亲人。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我可爱的三姐,你们在天堂还好吗?请允许我在这里用这种方式来祭奠您们。文明祭奠,从我做起。

  • 兵 团 趣 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初中生,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建设边疆。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家乡和亲人,年龄也就十六七岁,来到荒无人烟的内蒙古半沙漠地带,开始了无期限垦荒戍边的艰苦生活。这里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吃的住的都十分艰苦,高粱米红薯干就是我

  • 杭州---我来过多次,

    但都不是早春二月的季节。

    去年回到天津还不到半年的光景,

    又想儿子一家。

    买票,走起。

    二月十日来到杭州,

    今天趁着儿子公休,

    老少三辈四口一起到家附近的临平公园来消遣。

    山坡上,

    有太阳的地方,

    悠闲的市民们在那里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温

  • 湛蓝的天空,

    万里无云。

    冬日午后的阳光,

    显得格外温暖。

    天津市地标式建筑的天津站,

    在阳光的照耀下,

    更显得恢弘大气、宽敞明亮。

    她迎来送往,

    拥抱八方来客,

    见证了世间多少个聚散离合。

  • 今天突发奇想

    带上心爱的相机

    在大年初一华灯初上时分

    赶到海河边领略一下津城美丽的夜景

    记录下来

    也晒晒我的“年货”

    顺便活动一下筋骨

    从金刚桥下车一路步行至北安桥

    从海河的北岸转到南岸

    路上美景尽收眼底:

    著名的天津之眼好像一个巨大的彩环挂在半空

    而金刚

  • 老同学——画家李洪连的又一幅大作发布了:

    天池聚宝盆。

    看!那山上的皑皑白雪映衬着墨绿色的青松翠柏,

    环抱着永不干涸的天池。

    看!那万里无云的蓝天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

    天水一色的美景映入眼帘。

    我喜欢旅游,

    可以往的习惯都是到祖国的东南方去转转,

    同学的这幅巨作使我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