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说:“情因缘起,一往而深,不往而终。”

    《圣经》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我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那么请你推开一扇窗;我的做法是——直接凿出另一扇门。”

  • 我很喜欢看烟花绽放,“轰”的一声响,众目仰望,黑色的夜幕下,绚丽缤纷,星月之辉黯然失色。只是我曾经很不屑于烟花的生命方式——太过短暂,瞬息的繁华,转眼成灰而逝。我也曾痴迷于“永恒”的魅力。

    只是在岁月的长风中,我渐渐疑惑:永恒是多久?多久才能算是永恒?

    在人类的面前,浩瀚的星空算是永恒了吧?

  • 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把他高尚的思想传承下去。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也是官方评价,但我读完《聊斋志异》后,觉得:蒲松龄是在《聊斋志异》中更多的是通过写鬼写妖如实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那些读书人的酸腐、堕落、自私、虚伪的丑陋嘴脸,揭示了封建社会文化的没落。

    整部《聊斋志异》中近一半的文章写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祸乱汉室,初平元年正月,曹操、袁绍等十一镇诸侯起义兵推袁绍为盟主,剿董卓、勤王室,声势十分浩大,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的话,共是十七镇诸侯,场面更盛。但是结局却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迁延日久,只是热闹了一阵,不用董卓来打就自行散场了。直等到一

  • 中国有四大经典爱情故事:董永与七仙女(或说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这四大爱情故事中,我曾经唯一批驳的就是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我觉得他们的故事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可信性。

    我一直以为:以七仙女的条件和法力,放眼世间,多少风流儒雅的俊俏少年郎,为何偏偏看上这么一个连葬父

  • 节气已是“立秋”,但家乡依然尽显夏日的气象。家乡的秋,来得悄然,来得无痕。

    初秋的阳光依然火热,只是阵阵的秋风里,不时带来些凉意,早、晚之时的凉意也日渐浓稠了。

    儿时从书上读来的那些让我神往的秋的景象: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叶变黄随风飘落,一群大雁往南飞……在家乡我却从来没有随着秋的到来就

  • 当初,嫦娥到底是迫于无奈吞下长生仙药还是有心偷吃仙药,已经是说不清了,但好像无论哪一种,世人都觉得嫦娥是错的,要被指责的,以至于被罚独处广寒宫,要千年万年的尝尽孤独寂寞。

    嫦娥当真寂寞吗?想当初,嫦娥刚吞下灵药,飞腾之术还不能自如控制,自然是不敢轻易离开月宫,但天长日久,就可以飞停自如了,想去哪

  • 每次仰望夜空,我都觉得是一次心灵的太空旅行。我喜欢仰望夜空,从小时候起。

    小时候,夏秋的夜,常在外面乘凉到很晚,抬头看天上月色如玉,星光闪烁,听大人们念叨那些古老而又朴素的关于星月夜空的儿歌、民谣和故事,觉得平淡的夜空不仅美丽还很神秘。依稀觉得小时候的夜空很热闹。看到月食、流星还有那些像星星一样

  • 书院,古代的学校,起于唐,盛于宋,没于清。因为年代的久隔,对于现代人而言,多少有些神秘感。不过我当年就读的一所县城中学里,就有着这么一个古代的书院——正学书院。

    记得当初开学不久,我们新生集合在政学书院前,听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悠久历史,学校的前身就是政学书院,始建于明朝……从外面看去,一座别致小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