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个知己,你心里会感觉怎样?”
这是我和一个学生谈心时,我问学生的问题。这是一个特别的学生,这是一次特殊的谈心。她在我对面坐下后,我开门见山地问了她这个问题:“假如你有一个知己,你心里会感觉怎样?”她很认真地想了片刻说:“我会很开心,我会很珍惜”。
我笑了一下,接着问了她一句:“你
2019-06-11 17:17我还是更喜欢有月的夜空,明朗、清亮,不再那么神秘莫测;月光柔和如玉,我可以尽情地赏看。
月光下的浮世,因朦胧而美丽。我似乎真地领悟了曹雪芹的“假做真时真亦假”。何为真?何为假?这世界的真像到底是怎样?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那样吗?还是我们眼中所见的只是“光”呈现出的假象?也许人生该如那些“心灵鸡汤”
2019-05-11 22:31两千多年前,垓下一战,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夜遁乌江,汉王刘邦定鼎天下,把一个“汉”字刻在了历史的天空。两千多年后,我在小镇的东南一隅寻访历史的痕迹。
若不是听当地村民的介绍,谁会想到这青葱的麦田中那些微微隆起的不起眼的土丘就是当年决定历史格局与走向的垓下古战场的遗址。战争的销烟早已在岁月的风云
2019-05-09 10:42大约古时候,中国的生态环境真得很好,南朝宋时,吴钧看到的富春江水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如此“异水”真配得上“天下独绝”的雅称。只是一千五百多年后,我站在富阳的富春江边,却没有见到可以直视江底的碧水。
大约是水中沉淀了太多的人世沧桑吧,江水虽清,却
2019-04-10 19:21当老师这几年,总是看到那些精神鸦片之流的书刊在学生们手中泛滥,我又想起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知道这个观点何时被提出?被谁提出?但它在教育界喧嚣的最欢腾,我想,说出这句话的人应该多多少少与教育工作有点瓜葛。只是我想不明白:他(她)是根据什么来说出这句话的?
以自己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年的
2019-03-18 18:28又到春暖风轻之日,坐在绿油油的麦田边,听——风吹麦浪的浅吟低唱,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大草原。
自从多年前学过老舍先生的《草原》后,那浓郁的蒙古草原风情总是不时地在我脑中泛滥一下。我总爱对着家乡绿油油的麦田畅想远方那一片虚幻的“天苍苍,野茫茫”——我心中的草原,寥廓、悠远、安静,骑着马的牧民们自由、洒
2019-03-10 16:06如果不是我在家乡现在也能时时见到垂柳了,对于柳的美我将会一直如众生的定格:“飘逸的柔美”。
这最初的印象,形成于小时候语文书上那些对柳树的赞美之词。书上那燕穿细柳的图画,总引得我无限神往于“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情画意。柳就是春的精灵,不过我家乡稀少的几棵报春的柳,柳条是短的,摇曳于那些阔叶木中也
2019-02-26 17:03家乡的春意总是姗姗来迟的,已近春分的节气,天气还是冷的多,暖的少。
人,大部分时间还得躲在严冬的厚装里;草木却早已不畏春寒应着节气,在一片单调的枯暗之中不着痕迹的生发着,不知哪一天,不经意的回眸处,家前或是园后,几枝粉白的、瘦弱的早桃花已在料峭的春风中傲然地颤放着。每每见到这一画面,我心中总是一
2019-02-25 09:55我是一叶浮萍,某一年的某一天,漂浮在了一汪平淡的水中。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我满怀懵懂的好奇与希望。我向往着更加广阔的水域,在清波荡漾中去歌唱生命的奇迹。
我在生命之波中漂流,却渐渐感到自己太过稚嫩、脆弱,生活的波涛太过汹涌。我沉浮在一层层巨浪中,倍感呼吸维艰,心中满怀对漂泊无根的恐惧。
我在一
2019-02-21 18:13我用尽全心地去珍惜,为的是放下之时,心中无悔、无憾,无牵、无恋。
——题记
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且驻足回眸潇瑟来时路,凭岁月的长风,吹散所有封尘的迷雾。我细细地翻捡着过往,直面着那些曾经的牵绊——苦涩或是甜蜜,随风烟散,恍如隔世。
忆,往昔年少之时,面对着生活中的挫折、失意……我常常怯弱
2019-02-08 15:38-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