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回忆(1)--后邻
我家的后面有一户姓刘的人家,应该算是大户了吧。刘老爷子育有四子二女,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钟表先生,钟表世家。小时候经常见他把一黑圆筒塞进眼睛里,用一小扳手打开手表后盖,拿一绣花针似地玩意儿在手表芯里转动,换件,上油。还见过他与三个身板硬朗的白发老者在夏季当屋地的铺着毛毡
2016-05-24 08:36百草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不比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直窜向
2016-05-23 10:51小升初
六三年那波孩子特多,小学毕业进入初级中学真是开眼了。学校是新建的,因此是敞开式的,周围有几处村庄和成片的田地。八座四层红砖外墙新式教学楼,每层四个教室,楼梯分设在两头突出部分。开学报道那天,四面八方的“红小鬼”一个个傻不拉几地涌入新学校,除了楼很高老师高以外,清一色的小屁孩,多数还戴着了
2016-05-23 09:28鹞式梦想
我生长在风筝的故乡,当然对风筝略知一二,比如早先放风筝不叫放风筝,而是叫放“鹞子”。
放了寒假,回了老家,眼看着一场一场大雪攒在农田里,攒在墙头上,攒在房顶上,攒在被寒风冻僵了的枝枝杈杈的树冠末梢,攒在麻雀叽叽喳喳到处讨饭的回声里的时候,老家的乡亲也进入了一年当中最自在的时节。早睡
2016-05-21 11:33一毛借贷
写这个话题很别扭,很纠结,很小气。
班里的班长对我说:他想买两张电影票去看场电影,问我有没有一毛钱。我马上拿出一个五分,一个二分,三个一分的硬币来给他。他说下周还我,我就信了。
当年的学生电影票五分钱一张,你说有多便宜。
下周到了,我没有故意去看他。
他没有还贷。
2016-05-21 11:32温柔给了我如水的行板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与莲莲在寒假里追逐着嬉笑着数南飞在蓝天白云上的大雁了
忘记有多少次了我与莲莲在热浪翻滚的田野里背着她一起数收获的历史了
根本就没在意莲莲如桃的面如桃的眼如桃的唇如桃花遇春风的秀发
或许已经忘记在池塘边在小河旁讲着只有莲莲害怕的故事了
又一年
2016-05-21 11:20蟋蟀斗狠
蟋蟀在我们这里叫“土蛰”,也有叫“和尚”的,这大概是为了区别一种叫“道士帽子”虫的缘故吧。严格地讲,“和尚”是蟋蟀的幼虫,是蟋蟀还没有生出双翅的状态。蟋蟀个大,沉稳,英俊,斗狠,叫声爽朗,最主要的是牙是圆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种叫“猴子”的虫,它个小,猴急,叫声小气,咬一口就跑,它的牙是
2016-05-21 11:06自制幻灯
三十多年前看电影就买一送一,搭配销售。但绝对超值,且不送广告。加演个纪录片,文体新闻,亚非拉欧朋友手拉手,工农业新科技,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有时还放幻灯片。
我自己也做过幻灯片:先把硬纸壳裁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再用小刀把纸壳中间部分裁下来,就如一个镜框。然后再找一些玻璃纸,越透明越好
2016-05-21 10:51聚众打拳
父亲的师傅是我们当地一等一的武林高手,是七行“太祖功”的代表人物。父亲是大徒弟,一生习武,演武,教武。虽没有真与人打过架,动过武,但也算是当地好手,也算桃熟李肥。
在没有金庸,梁羽生的年代。在三国,水浒,杨家将的年代。在不搞经济,没有电视的年代。所有人的空闲时间很多,除了工作吃饭时
2016-05-21 10:36话说狗鸡
上世纪七零年左右从青岛传来一种扑克游戏,名叫“狗鸡”。当时没人给它正名,不像现在,它成了全国人民疯玩的有比赛规则有正式比赛有赞助商有正式名分的被明媒正娶进体育项目了。
特别是暑假,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同学家里。家里有一副扑克的是少数,能拿出来家来玩的是大胆的。因此,十几个同学凑四副扑克
2016-05-21 10:21-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