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
王琛懿
老人远远喝道:“站住!不到你下河的时辰!”他的声音像一碗没磨细的玉米糊糊,放得久了,就和这秋天一样干冷而粗犷,拉拉碴碴地磨着嗓子。我从中间听到了玉米生长的阳光和风,以及曾经温暖的红色炉火。我不知道老人是不是在叫我,逃课的日子总是闲得发慌,人们匆匆走过可我谁也不认识,没人和我说话
2016-06-08 17:31虫子的故事
王琛懿
从前,有一只巨大的甜瓜,瓜上有小小的爬虫。虫儿吃瓜,啃到了苦涩的皮,苦得眼泪汪汪,便爬走到别处:足和触角能够享受瓜上细微绒毛蹭过的地方,表面淡淡的青玉色供给眼睛饕餮的地方。虫儿却不知,在别处啃下去,依旧很苦。
爸妈带着一兜甜瓜来学校看我,到时我还在上课,便嘱咐他们先在
2016-06-08 17:31生如夏花
王琛懿
我在三岁那年,曾目睹过死亡。
那是我姥姥的一个表姊妹,受了几年病痛的折磨,已在弥留之际。屋子里阴沉沉的,那老人已按着家乡的习俗穿上了大红的寿衣,躺在床上静待死神的到来。就在这时,在外面玩得一身泥土的我跑了进来,怀里抱着一捧野花,瞧见了病榻上一身大红的老人,就笑着大喊:“
2016-05-10 13:16和苏轼对话
王琛懿
一盏清茶,一室月光,一卷诗。案前寂寞的我,诗中寂寞的苏轼。
还记得余秋雨先生说过:“寂寞让苏轼如此辉煌,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可是透过诗文,看着他寂寞的眼睛,我的心,为什么会痛呢?
淡淡油墨香气氤氲,一个个方块字变幻着拼凑出最神奇的咒语,身边景物变幻,刹那间,已越
2016-05-10 13:02触摸江南
王琛懿
我曾在脑海中无数次地想象这样一幅画: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碧纱窗下,一位诗人持卷旧书微醺小睡,梦里似在吟着一首不知名的诗。我在心里固执地认为:这样的画面,只属于江南。我爱江南,我觉得,写江南是无需铺张地渲染意境的,但是“江南“二字在纸上一搁,纵有千般画意万缕诗情也宛然其中了
2016-05-10 12:49故乡病
王琛懿
“文学上我靠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一句话猝然撞得我眼睛涩了,鼻子酸了,几欲泪下。
这句话字被黄永玉老先生郑重其事地摆在书的扉页,每一划都蕴着欣然,不经意间仿佛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炫耀神气——尽管黄老先生很有可能不是这个意思。
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
故乡是一种最严
2016-04-07 13:49土地情缘
王琛懿
今春第一声布谷鸟的歌唱传入我的耳中的时候,我仿佛被它从一个迷迷蒙蒙的梦境中唤醒。彼时我正走在通往学校图书馆的小路上,蓝色的天塞满了周围树与树的间隙,阳光洒在我的颈上,痒痒的。我嗅着松针和泥土的香气,跳着脚走,踩小路上每一块白色的石砖。这时布谷鸟的声音传来,咕咕咕咕,嗦咪咪来
2016-04-07 13:30为赋新词强说愁
王琛懿
偶然翻书,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旁边有自己几年前涂抹的四句,与辛词相和:
碧草芳连明月洲,
懒赋新词厌登楼。
江南江北合春色,
唯有离人心上秋。
曾经工工整整题在旁边的句子,如今只觉得可笑又可爱。便是而今虚长几岁,“识尽愁滋味”这样
2016-04-07 13:14- 上一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