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简 单 与 幸 福
蒋 立 周
近日,老战友转来一条微信,十六个字:小时简单就是幸福,老来幸福就是简单。
由小而老,简单幸福前后一换,即成一幅对联,“高”!可幸福等同简单?
老朽退休十六载余,苦心孤诣,绞尽脑汁,笔耕不辍,小有成绩。确也辛劳,人亦苍老。老战友多次苦口婆心
2018-09-20 10:51( 随笔)
住 院 取 “异 物”
蒋 立 周
哪想到年初,有生首次动手术取“异物”,竟为如鲠在喉的鱼刺。
入冬以来,全家爱吃的黄秧白汤几乎天天上桌。当然,那汤多有讲究,或清汤蛋汤鱼汤,或肉片汤粉丝汤羊肉汤。一般先加足调味佐料熬成鲜汤,倒入肉片粉丝之类,再放进一篮切短的黄秧白嫩叶,稍
2018-08-17 09:13楼 顶 “农 家”
蒋 立 周
家住八楼,因楼建在高处,左首那栋间距不足十米的十八层高楼之顶,恰在脚前。唯我家离那顶最近,立于阳台,楼顶所为,一清二楚,有人说话,三清四楚。不过,那防水措施处理过的楼顶,不白就黑,大同小异,没引起我多大兴趣。
谁知深秋一天,突然发现推楼顶门而出者,不
2018-06-15 11:42老 来 学 点“糊 涂”
蒋 立 周
小时候,常听人讲,“老不读‘三国’”。殊不知,反而勾起我的兴趣,上小学便读完线装书《三国演义》,还自费买本新版《诸葛亮传》,有的章节反复读,常能讲出一些智取巧胜的故事,中年之时,喜欢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杨洪基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常挂我嘴上。可是,
2018-05-26 14:47底 线 八 十
蒋 立 周
近年,“底线八十”,常挂我嘴。人问:“何意?”答:“至少活到八十岁,寿命最底线。”“哦,不高。中线呢?”“八十五。”问者一笑:“五岁一个台阶,‘五年计划’嘛,上线九十?”“YES,我的最高目标。”“超过九十不活了?”“NO,NO,愈高愈好。”“你要活到九十以上。”
2018-04-04 08:08我 做 大 学 梦
蒋 立 周
我做大学梦既非自愿,亦非时候,初中毕业,不知天高地厚。
那时,也有“潜规则”。凡成绩好年龄小者,老师皆劝你考高中读大学,成为国家高级建设人才,其次报考中专。我非其次,老师没找我谈,大概以为读高中上大学乃我“周公美梦”吧。老师并不了解我,不是我不敢做大学梦,
2018-01-19 10:02(随笔),
当 年 读 私 塾
蒋 立 周
据族谱载,曾祖乃晚清府考秀才,戴过“镂花银座上衔银雀”之“顶子”,展示大清秀才资格,开创了家族读儒重学之先河。后来,曾祖英年早逝,家道中落。可是,书声绕梁仍旧不绝,家风传脉从未中断。上两辈中皆有深读“四书五经”者。我为长孙,延续家风之重
2017-11-01 08:59第八十一章 建 立 政 权
这天下午,重庆籍女兵送来鲜红请柬,笑嘻嘻递上:“朱大娘,请你开会。”
“我开会?开啥子会?”罗玉兰三十几年没开会了,而今已快八十。
“朱大娘,民国初你不是参加过县首届议事会么,有点像那次,但……,”
“人民政府也开那个会?”罗玉兰更觉奇怪。
“我是
2017-10-15 07:01第七十九章 特 别 春 节
经过一连串悲伤与烦恼,罗玉兰如同躲避灾难,立即赶回县城。行前,朱川要再留乡场几天,罗玉兰担心出事,要他同回。
“婆婆,川哥是国家干部。”立惠如此一讲,罗玉兰不好再说。
到家闷睡半天,罗玉兰的思绪依然紊乱,平常身心难以恢复。每当闭上眼,梁校长那一脸皱纹那弯腰
2017-10-15 05:59第七十七章 剿 匪 胜 利
第二天早晨,安贵带上解放军一个加强连一门迫击炮,乘两条木船顺江而下,一路顺风,三小时到达龙兴场。因为小学寒假,当晚,仲文校长安排大军驻扎场西小学内。乡政府和部队各镇一端,东西呼应。
罗玉兰和怀抱半岁儿子的立惠则由朱川陪同,取道老路。身材高大的朱川步行。
到
2017-10-14 09:32-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