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青年人成家立业,陆续搬离老巷,住上了高楼。只是巷中的老倌老妈头们,却以种种理由托辞,依然在古朴而又沧桑的老巷中生活。
老徐,贵庚六十有五。本来年过花甲就可以对应老倌的称呼,只奈他上有九十高寿老母,感觉在他的老母面前被称老倌显得有点夸张。当年老徐高中毕业,曾经下放农村,在山沟里锻炼了几年,
2020-08-27 22:21序遇金秋酿桂香
文坛俊彦聚华堂
认真研学新纲要
合力精描好景光
笃志不移承地气
与时俱进赋琼章
燃情激荡三千里
妙笔生花比宋唐
2020-08-24 22:58老镇不仅盛产瓷器与茶叶,而且民间小吃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其中三味:冷粉、碱水粑、饺子粑,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就年纪一大把的麻石街西街,长度不足几百脚步,若是迈开双腿步行,一泡尿的时间就能贯穿东西。就这短短的麻石街,却有卖饺子粑的“绝味粑店”“昌南粑店”“镇巴佬粑店”“再回首粑店”等十几家粑店。每天,
2020-08-24 22:55我们景德镇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代镇巴佬从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歇后语、俚语、俗话,它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生活化色彩。比如“瓷器脑袋--不开窍”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头脑不好使唤的人,既形象又贴切。又如“喜字坛装辣椒--辣不出来”,亦是。然而,凡事无绝对,有些景德镇
2020-06-14 23:18时值夏至,太阳开始异常亢奋。气温凭借太阳的助力,矮子爬楼梯越爬越高。生活在老巷里的人,好似禁锢在密不透风的蒸笼里,热得非常难受。此刻,味蕾是有记忆的,便会想起夏日常常饮用的绿色食品—绿豆汤。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老巷人家炆绿豆汤的流程可用简约形容。先将绿豆清洗干净,放入铝锅或砂锅中,加入适量冷水
2020-05-13 22:03春,抚摸大地
美丽的村庄绣出蓬勃生机
仿佛舒展它的前世今生的传奇
自古桃花村山高路险
贫瘠的土地长不出生活资源
贫困的扁担压弯村民的脊梁
世世代代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外出打工似乎成青壮年的专利
无奈的老幼独守沧桑的家园
多少人怀揣梦想渴望对生活的改变
那一年,
2020-05-08 22:39喻郎中的家在老巷子里,住的是一间老屋,独一无二的窑砖墙,灰瓦,低矮且仄逼。他家在巷子里住了多长时间?清未、民国,闹不清楚。反正喻郎中自叙他是在那间老屋里出世的,老有资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读小学,背着书包几乎每天路过喻郎中家门前。
那时喻郎中尚未到不惑之年。身材不高不矮,微胖,一双皮肤粗糙有
2020-05-01 22:40景德镇瓷园绝句一组
(一)
瓷园雅集
春满瓷园茶一盅
骚人把盏雅情同
借来唐宋三千句
韵海扬帆趁好风
(二)
赞满公窑
满公窑火耀千年
正值传承发展天
百炼精瓷扬海外
欣赓国粹谱新篇
(三)
瓷园咏怀
瓷苑奇葩别洞天
梧桐栖凤聚群贤{p
2020-04-22 22:52守宅连三月,荧屏贻好音。
汉街罗网举,楚地疫魔擒。
天使施神手,悬壶济世心。
择期雄镇去,黄鹤赏瑶琴。
2020-03-15 21:48恰茶,景德镇的方言。恰茶即喝茶、品茶。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此言不虚。中国是茶文化大国,上下数千年,早在唐代陆羽就撰有茶文化专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的百科书。不过,说来惭愧,我不善品茶,更不懂得什么茶经茶道。借道风尘六
2020-03-07 10:16-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