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文分析便可看出,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拟构建的一个东方幻想乡(所以现代那些老学究们扒拉着头发各种考证大观园原址的,实在有些舍本逐末了),是他为贾宝玉和一众金钗营造的人间“太虚幻境”,希望“女孩子们在里面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免受外界的熏染”。1972年宋淇发表《论大观园》也指出大观园是“保护女儿的堡垒,只

  • ——蘅芷清芬

    既然说到了就再提一提端庄的“山中高士”居住的蘅芜苑。同是宝玉所题吟的“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匾额“蘅芷清芬”,但作者对此的处理却与先前大有不同。之前宝玉看到的第一所屋宇乃是后来林姑娘住的地方,按说以宝玉从不在功名利禄上下功夫的性格,在那所院前听到贾政劈头盖脸一句“这一处

  • ——有凤来仪

    著名的“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预示了这座名为“有凤来仪”的院子未来的主人的性格特点。宝鼎煮茶,闲坐窗边,因了万千修竹掩映,连炉上轻烟也绿了一壶佳酿,闲敲棋子,指尖还些微留着玉石的温凉。看遍红楼女子,也只有黛玉才有此雅兴,天生目下无尘的闲适清傲,旁的人是学不来的,只觉得

  • 在对红楼梦中诗词歌赋和人名的研究中,最好懂也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谐音法,什么四姐妹“原应叹息”、甄贾二府“真假宝玉”、葫芦僧“假语村言”之类的满地都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关于大观园匾额研究这方面,似乎比较少见,相关成果也模糊不清,除了有一部分相关文章中影影绰绰地提了一笔,具体解读的成果似乎并不多。{

  • 若论及近代中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多情善感的徐志摩徐先生向来是绕不过去的。

    作为一个为了满足情人的挥霍欲而拼命赚钱以致在一次奔波中死于飞机失事的(……真是中国诗人史上的一朵奇葩)多情诗人,其实小女并不十分喜欢。因为许是过分耽于情爱纠缠的缘故,徐先生的诗作大多软得虚弱了,不似戴望舒戴先生那般柔中带

  • 一直以来,对戴望舒诗作的定位——从诗中按此观照向人,大约也是这定位——柔媚,婉约,朦胧的。

    就像江南薄暮,水乡晨雾,怎么看都柔若三月春水,虽然很好,但不免弱气。

    但偶然看过《我用残损的手掌》和《偶成》后,突然有了一些改观:也许戴望舒并非以前想象的那个苍白乏味又脆弱的单薄诗人,也许戴先生心里于

  • 陈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大街上一抓一大把。

    三毛,一个略显土气幼稚的名字,却也没罕见到哪儿去。

    但,如果,这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名字,而且这个人还有一个英文名叫Echo——那么,她就只有那个人的可能了。

    那个独一无二,特立独行,惊才绝艳的女子——“撒哈拉之心”的三毛。

    一直很喜

  • 这次拙笔去写的,也许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至少在不那么宽容的世俗眼光里,相当有争议。

    周树人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

    一来,区区不才小女委实没那么多门户之见,也没那么多心思去琢磨那些政治间的两党争斗到底有几分是非,那些旧账摊子,总归是恩怨纠缠,扯得不清不楚的,纠结那些简直自找麻烦。

  • 歌零零,舞凋凋,谁人吹弄旧玉箫?频繁秋雨几番送,长安一破云霓遥。依稀故人遗故书,书中词句今才昭。记得半曲艳绝伦,重回竟成残古亭。任凭皇武起奇阁,变作断垣经十年。碧栏锦瑟留远游,轻罗流萤犹忆欢。江湖曾有楼台累,只言青山勿问己。卿不闻万千将军尽古丘,金戈锈去扁舟底。纵举戾剑斩敌旗,扪心苦饮疑归期。况复长

  • 汉民族是一个与诗为伴的民族,在近现代文学里也免不了有诗歌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意,很难被抹去。又碰巧不才小女又是打从骨子里喜欢诗歌的,故而一碰到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便忍不住看上一看了。

    近代诗人有不少,温婉柔媚如冰心、戴望舒,刚烈激扬如闻一多、艾青,又有人文思想浓得呛脑仁的徐志摩等等,堪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