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一朵盛开的莲

    盛夏里的一天上午,一场雨还在继续地下着。我走出屋子,向村外走去。天空中是雾蒙蒙的,大地上也是雾蒙蒙的,但所有燥热的空气此时仿佛都沉寂了,天地间一下子变得格外地清凉。我知道,这雾蒙蒙不是恶浊,而是清新。

    走进多雨的季节,又是多情的故乡,我抚摸着熟悉的原野,沿着清风的指引,撑起

  • 竹海水韵昆山湖

    早就听说昆山湖的山好、水好、竹好!自然心向往之。于是,择一段闲暇,我乘车前往,一探心慕已久的那山、那水、那竹。

    沿着蜿蜒的山间柏油马路,车行数里,我终于看到巍峨的门楼前一块巨大的景点石,“昆山湖旅游度假区”赫然在目。步入大门,右边是一座山冈,山下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低缓的山坡

  • 又到螃蟹飘香时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一年一度,农历九、十月间,江湖大地,水乡圩区,雌蟹黄满、雄蟹膏红,正是饕餮大闸蟹的最佳时节。

    真的应该感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人一定是个舌尖风尚的引领者。相传,晋人毕卓,性嗜酒,喜食蟹,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以为人生乐事。时常跟人说:

  • 故乡那条小巷

    故乡是一缕抹不去的乡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生我养我的地方,念兹在兹,因为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魂。人一旦在远方生活久了,故乡情结便越发浓烈。思绪在这个美丽的秋天里泛滥着,故乡往昔的林林总总像天空里的云舒云卷。遥望过去,故乡的每一帧画面,最终都成了我心怀里浓浓的爱恋……

  • 立秋时节

    时序已进入“立秋”时节,心中自然不免念着:八月已过半,秋天还会远?然而,秋雨和凉风还没有来把盛夏时的烦闷和燥热带走, “七月流火”还只是个传说,“八月未央”倒是真实地存在,只有零星的“立秋”的影子在头脑中显现。

    荷塘里,荷叶田田,荷花正艳艳地开着;茂密的树丛里,知了不知躲在何处,也

  • 家乡那片芦苇

    我喜欢芦苇,不是因为读过《诗经》里的《蒹葭》这首千古传诵的古诗,而是因为故乡那片芦苇特别的婷婷袅袅,柔情似水。那一大片芦苇,春发绿芽,挺直向上;夏杆修长,摇曳多姿;秋枯花开,绒绒如棉;冬飘芦絮,胜似琼花。故乡这每一季的芦苇,都朦胧如诗,美丽如画。

    经年中,念兹在兹的是故乡那一片

  • 霜降白华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天地有节,应时而发。每当深秋,天寒地冷,浅浅白华,霜降万物。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候的到来,都对应时序,都是对自然生命往来的呼应,无论如何,都不可或缺。

    霜降,这个承前启后的节气,是秋天最后的篇章,立冬早已在路上等候了。此时,苍茫天地间,在自然间的色彩

  • 清明时节忆先人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留存长者风。清明注定是个牵动情思的时节。或是清明纷纷雨,抑或寒食斜柳花,阴也好,晴也罢,每年的这个时节,我思思念念的惟有我离世了的父亲。时间定格在一九八五年农历六月十五,我永远记得,二十点三十分左右的时候,父亲带着遗憾、带着痛苦、带着未竟的事业,永远闭上了他那

  • 别有风情过春节

    旧时,砖墙地区过春节,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了。

    到了腊月初七前后,各家各户都要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俗称“掸尘”。从居住环境到一切用具,从衣物到被盖都要打扫和洗涮一次。春节来临之前,本地区农家无论贫富,都要炒炒米,做炒米糖,抛欢团。稍富庶的人家还要做一缸糯米酒,做糯米团子,蒸糯米

  • 天地有节大雪来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苍茫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它应有的风雅与灵性,正如这个节气里的大雪,应时而生,应约而来。这六角的娉婷有你想象的秀美,也有你想象的潇洒,更有你想象的温柔。朵朵雪花降临的时候,时间亦如这灿灿的雪花。与春天的细雨,夏时的流云,秋季的明月一样,大雪也是从天地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