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进了门,来到了院里。我就发现,这户人家其实里面并没有像外边看的那么富有,一个不大得院落里,除了北屋和西屋显得气派外,东面是与邻居的隔断墙,有一人多高,不及北屋房高的一半,南面是后来添盖的南屋,与其他村的房屋也别无二样,但由于是其房的高度要比南邻的北屋低出了约有一米多高,就显得不像是配房,更像院子

  • 接上

    当我俩快接近环水村时,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仨仨俩俩的人群正从四面八方向村里的庙会集合。

    我们走进村里,先是沿着村西沿向南走到南沿,再沿着南沿向东走了一段,然后队长领着我向北,拐进了一条胡同里。

    村沿上的路高出地面大概有十米,在路的不远处就是过去的大陆泽残留下的水塘。水塘边首钢有

  • 接上续

    其实,环水村能够闻名遐迩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大陆泽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更是因为该村解放前曾经是大土匪头子刘磨头的老巢。刘磨头,又叫刘国栋,化名刘国才。环水村人,十七,八岁开始搭伙武装抢劫,利用该村四面环水,水深,水面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特点。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土

  • (接上续)

    环水村座落在我们插队的郑庄东南方位,两村相距直线距离约四,五公里,当时同属于任县郑庄公社管辖。

    环水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历史上的环水村,曾是兀立于冀南大陆泽腹心的一座孤岛。很早以前就有人家在那里居住繁衍生活,到了唐朝就已经形成了村落。因为村庄四面环水,居民大以捕鱼种藕制扇编笸

  • 一九七四年秋,我插队被安置到滏阳河畔的任县郑庄公社郑庄大队第五生产队。我们的队长叫彭年,是一位在战争年代负过伤的退伍军人。那年有五十多岁,中等身材,浓浓的双眉带有几分军人的威严了。一双大眼睛显示着中年人的睿智。平常话语不多,就连生产开会,每天队里得农活安排,也是三言两语,简明扼要。说完刘默默地拿着农

  • 皆因当年没有记住碑文,所以,所见石碑之事,不敢妄加断言只是根据推理猜测而已。

    其妻为李氏,现存有《苗澄妻李氏诰封北》拓片。苗澄卒后亦或葬于北京。在苗澄的族人中,那时我们知道尚有民主人士副县长--苗老先生。一是苗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任县的教育事业,为任县培养出了大批的宝贵人才。就我所知河北省的省委书记

  • 在我们还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候,已经处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前夕。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了对”三家村”《燕山夜话》的大批判。一时间,全国的广播电台,报纸、杂志,连篇累牍的就是这一件事。小学生也不例外。高年级的同学写的批判稿,质量好点的,老师给修改修改,被送到县广播电台。像我们低一年级的同学,老师也给布置

  • 说到任县的小城记事,不得不说位于城中心的苍坑了。苍坑占地面积约一公顷有余,坑的周围生长的不同年代种下各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北面是县政府的大门,任县人民银行。南面是任县武装部。苍坑与贯穿东西北街和西街的河流相连。河水清澈见底,大量野生鲤鱼、鲫鱼、草鱼在苍坑和河里间来回游动着,尤其是当一群群的鱼儿,在三

  • 说是县委的门前的石桥和桥下的小河。其实更应该说是:在这石桥后面高墙大门小院里,住着办公的,是县委的常委们,北面还有一个北门,北门上面是县委的小礼堂。我说的南门一般是不开的。大概是有高高在上,做人民大老爷之嫌吧。随着部队“三支两军”,军队的地位提高了。原来的县老爷们被夺权,靠边站了。县武装部也从原来的

  • 记得我家是65年冬,从平乡乞村举家搬到任县的。由于平乡的县政府所在地不在平乡的老城旧址,而是在平乡县的乞村镇。因而,我这个在城里的孩子就没有所谓城不城的概念。任县就不一样了,据《史记》记载,汉五年张越以都尉之职,起兵陈垣,击燕、代两国。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功臣。张越因军功被封为任侯,封地在任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