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时光里,静静坐在院子里,将灵魂投入那一朵紫色的花中。小小的紫色的花安静地陪着我,度过心无处安放的寂寥时光。无风,无雨,一点秋日里细细碎碎的阳光,透过院里大树的缝隙,将宁静的温暖,洒向孤独的小花。秋日的阳光,不如夏的猛烈,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却带来一点点令人窒息的凉意,那朵花,躲在树下的暗角处,独

  • 阳光轻轻托起童年的美梦,我在摇篮里听着母亲温柔的哼唱,夏季的夜里,星星那样灿烂,母亲不眠不休,为我摇着蒲扇,温柔的吴侬软语在耳边催眠着我安然入梦。听母亲说过,那些夜晚清风徐徐,蝉声蛙鸣,星夜眼一般的深邃。初夏的夜晚,母亲最难入睡,深春的潮湿还未退去,夏日的火热又趁虚而入。湿热的空气里,比初春多了一分

  • 春天,南方的乡村的夜晚沉浸在一片宁静中。天还未亮,母亲就背着弟弟去上学。月光高高挂于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母亲前进的路上,母亲赤着脚,走在崎岖的堆满落叶的泥地上。山里的气息,充满春天的味道,湿湿的,夹着青草混着泥土的气息。踏着落叶,听着脚踩落叶的脆响,唱着心中最爱的关于毛主席的歌曲,母亲心里的害怕与担

  • 母亲十月怀胎,历经艰辛才生下了我。

    自从生下了我,母亲就得了乳腺炎,每天都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听父亲说,母亲是在初冬生下我的,眼见春节即将临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炮声轰隆、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好不热闹。而母亲却躺在冰冷的手术室里,独自面对引流手术的危险。母亲紧紧的闭着眼,脑海里只想着我,一定要平安

  • 细细回忆,从早到晚母亲一直是忙碌的,无论多忙,母亲都会按时给一家子人做上可口的饭菜。

    那时母亲三十多岁,家里很穷,吃不起菜,鱼肉之类。于是,馒头便成了我们的主食。而母亲的馒头也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馒头。

    买了面粉回来,倒入大盆里,母亲像做太极一样从容的搅和着水和面粉。这是一道不易的工序,水多了

  • 母亲的缝纫机

    母亲很爱它,就像爱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母亲踏着脚板,挺直了腰,缝纫机的“吱呀”声,伴随着一条宽大的棉布,织锦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抱着那块滑溜溜的棉布,当着被子来看待,我称它为“黑被”。每到夏天母亲便把它拿出来,用搓衣板使劲上下来

  • 母亲的手

    活在世上二十九年,从来没有注意到母亲的手,直至看到一节目最后的环节:只要儿女牵对了母亲的手,那就可以赢取大奖,实现跟母亲一起旅游的愿望。如果我和母亲同时上节目,能牵对母亲的手吗?

    母亲平时爱劳动,爱做衣服,爱包粽子。我想母亲的手应该是一双灵巧的手吧。拖地时,母亲绝不留死角,地拖在水

  • 一边折着纸花灯,一边泪雨滂沱,花灯易折,哀思难断。总看见母亲泪光盈盈,放下了折好的花灯,遥想天堂的外公。我小时候,母亲每年清明都放花灯,那是泪雨纷纷的夜晚,公园的旁边有一个小湖,母亲折好了花灯,便与我一起把花灯轻轻的放在湖面,花灯上点着蜡烛,烛光闪烁,照亮了母亲的脸,那一刻,我看见,母亲的泪从眼角缓

  • 据母亲的回忆,在母亲记事开始,她生活的村庄里,田少山多,土地贫瘠,树木不甚茂盛,人们住着很旧的泥砖瓦房,平时他们走的路泥泞崎岖,吃的是木薯和稀饭,穿的是自己用手工纺织的麻布衣服。男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妇女、儿童和身体瘦弱的男子在家务农。村中有一名妇女名字叫刘秀英(按辈分,母亲称她为五叔婆

  • 秋风起,已是中秋月圆时。月光照着我的脸,紧紧的连着躺在百里之外的外婆。我在城市这头,外婆在乡下那头。手中的月饼,吃了几口,却再也吞咽不下,干渴哽在喉咙里,分外难受。月亮里的嫦娥,你可曾尝过人到年老时的寂寞?你可否明白你的青春是多么的奢侈?你有玉兔桂树相伴,回想与后羿的爱情,虽然有着遗憾,但能足够让你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