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宅

    山东孟召功

    老宅要动工啦,我悄悄回了趟老家。在沉寂的院落中驻足凝视,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泪洒故土,并深深地叩拜老宅。理不清是怀旧、留恋、誓去、新生的感觉,五味杂陈,更理不清想向先辈诉说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朝刘禹锡《陋室铭》是对老宅最好的诠释。

  • 麦场往事

    山东省 孟昭功

    弹指一挥间,麦场将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被人们慢慢忘却,但很多画面、片段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均已大队建制,根据人口分以若干生产小队集体耕作。麦子黄梢时节,处于上级单位的公社(乡、镇)总要召开三夏生产动员大会,各大队也相

  • 碾声吱吱

    -----山东 孟召功

    老家房后那盘碾,已无影无踪几十年了,但那吱吱的碾声还经常萦绕在我脑海里,像一种心结让人难以完全忘却。

    一九七零年以前碾是人的重要生活资料,只要生活就必须要轧碾推磨,无论富裕或贫穷隔三差五轧碾是生活的常态。记得我家房后那盘碾,离家几十米远,在庙屋的左边。

  • 石磨追忆

    ———山东 孟召功

    五一假期与家人去了附近的景点——月亮湾,作为休闲之旅。我们一大早出发,二十分钟时间便到了景点。景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将废旧了几十年的石磨,排列在路两边,既形成了路栏,又彰显出了乡土文化气息,一盘盘石磨所兼刻出雄浑粗狂的秀骨相,浅浅的磨槽还有那厚厚的青苔,好像都

  • 窑子情结

    -----山东 孟召功

    “窑子”这个词是地方语言,在乡土文学作品中也很少见到,几乎无人提及。随着年轮更迭,它像时代的烙印或某种符号挥之不去,令人纠结,沉思再三干脆写出来,让更多的朋友去回味、鉴赏。

    几个月前,我无聊到城市的一条主街上散步,不经意间嗅到似乎熟悉、又香甜的味道,真有

  • 人生这场戏

    山东孟召功

    人的眼睛能看到百米外的事物,却要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可能大家都有同感,这也昭示着人类永恒的误区,即“目短于自己,智短于自知”。

    日常生活中人们以为了解最多的,可能是了解最少的。比如说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自己身上的缺点、毛病却视而不见。人类的智慧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

  • 永远的老师

    山东孟召功

    组织这篇文章的初心,萌发于七、八年前,在一次与老师共进晚餐的饭桌上。现在动笔起草时,我一直在纠结,是否能把老师的轮廓写出来?躺在床上、左右翻滚,睡意全无,索然睁大微闭的双目,透过窗口、仰望挂在天际的那颗明星,那正是为人们指点迷津,指引航向的北斗星。

    我仔细回忆着年

  • 月是故乡明

    山东 孟召功

    初春的早晨,微微寒意而不刺骨,通往乡间的滕平公路上,两旁的白杨展露嫩芽,慢慢舒展,枝头开始泛绿,春天的脚步也无声无息的走进了田野,两边的农田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显得生机盎然。

    伴随着春的脚步,我百无聊赖的坐在自家房后的院子里,在不经意间,一转眼那棵法桐树

  • 电话之演变

    山东 孟召功

    年轮交替,光阴循环,退休后有意识地放松心情,放慢生活节奏,三月份随着国旅去了一趟苏州、无锡。二、三十年后的重游,处处变化让你震惊,但真正引起我怦然心动的不是山水、景点,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与游客们时时相伴的手机。

    我们一道去的游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趁着

  • 照 相 新 说

    山东 孟召功

    人的一生短暂而漫长,大多有着照相的经历。现在照相似乎很简单,智能手机轻轻一点,一张漂亮的照片随着景点即时呈现,几十年前照张相就复杂多了。

    我一生照了很多相,特别在工作期间,经常出发到全国各地大都留下了美好的瞬间,闲暇时慢慢欣赏,引起很多美好回忆,成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