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从前是我的儿时,不能忘记的。有些,总是清晰的,常与我的生活中相遇,引起我心灵震颤的人和事,好像就是我的昨天,昨天的明月窗前,昨天的小溪旁追逐,昨天……昨天拉着黄牛在山野吃草。

    也许,真的太珍惜昨天的天真烂漫,阳光下的活蹦乱跳,还有无忧无虑的纯洁的心灵,或许,因为它如此美好,才感觉那么短暂,

  • 地气是鲜活的,活成浓浓的炊烟,吊在腊月的山村里,有一股子酒味,在这“紧腊月,慢正月。”的乡言里,是家家户户门板上清洗的猪,腥味催促着日子,每天都有“哥俩好”“五魁首”酒肉穿肠过的狂放,喊声如雷,气势如虹,左邻右舍,男女老少,观战几个男人的行拳。

    “真香,我吃……饱了,也……喝……好……了”一个女

  • 不太久远的故事,必须

    现在爵嚼,心事,沉重

    如今,躺在大院的角落

    往事的灰尘遮盖整个轮廓

    曾经,碾碎了什么

    是阳光、月色、天气

    还是,庄稼、岁月、秋影

    原来,是一块石

    被我们的祖先雕琢成器

    与岁月一道,咬紧牙关

    承受日子的磨砺

    磨牙,如同古老村庄隆起的筋骨

  • 它“猫儿刺”。也是七十年代接济我生命的口粮,春天开的花,黄的,我们把它叫“毛蝶”,就是蝴蝶的形状,摘些,喂在嘴里,脆脆的香甜。

    大集体的时代,我家姊妹弟兄多,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和弟妹们都端着碗,一人摘一碗毛蝶,等到妈妈收工回家,在开水锅里一烫,和在连皮带面的谷面了,烙出的倒罐罐馍馍,又甜又山坡上

  • 听,枯草在挣扎,在雪中呻吟,我探着头张望,几株蒿子抖抖身上的压迫,似乎委屈了好久。嗬,故乡的原草,追求自由,在清冷里诉说芳华,已被凋零,还有唯存的一朵、两朵,黄的,带瓣的,只是告诉乡土,我在这里,没有走远。

    冬天的山村,还有许多秋的故事,如淡黄的花瓣,簇拥着星星一样的的蕊……

    是不是,我们都

  • 腊月,收紧的心思,是盼,这头盼着那头,那头也盼着这头,谁都有个家,家里头有个老妈妈。妈妈急不可待地在村口张望,是月下,从圆月望到弯月,又从弯月开始望,一直都是这样。

    月亮下的山路是线做的,有时团成疙瘩,山里人,有的一辈子解这个疙瘩,也没有解开,解来解去,把心思都弄成了乱如麻。走下去,是活着的理由

  • 唐突,谁能让夜的启明星吼叫

    牛羊呼唤的夜晚,萌动,

    一种叫做思维的东西

    日子躁动神经,在他乡的土地上霉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是醉态里的意识朦胧

    “宫阙”不在天上,只在

    远山,远山里的倚墙而望

    夜晚的思绪,刻画灵魂

    是谁,拽着月亮拴在了墙角

    歇息了

  • 风,在抖动的阳光里乱翻。

    秋天的影子,早已在雪里隐藏。

    落叶,用苍老的姿态,在土地上行走,继续金黄的传说——

    凛冽,把夜的仇恨,吐在玻璃窗上,淬炼一种精气。

    只是,麻雀衔着一粒种子,随梅蕾动,似乎,要叫醒僵硬的草木。

    天气,还在一种亢奋状态。

    雾霾罩笼大地,挤兑的雪花在他乡哭

  • 守望,不管值得不值得,而是心中的不舍。一棵树,一小块菜畦,还有那拴着的一头驴,都是三叔守在老屋子里的盼头。

    等一场雪,在这个冬季是那样的不容易,飞扬的尘土在村庄里泛滥,泛滥在三叔放出圈门,开始撒欢的那头驴的屁股后面。圆鼓敦敦,屁股磨盘似的这头驴,几乎是三叔的宠物,一天用三婶梳头的梳子,三叔给驴把

  • “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庄子•齐物论》

    中国古人有“三音”之说:古琴之音为天籁;土埙之音为地籁;昆曲之音为人籁。我以为,优美抒情具有禅意的自然之声,皆为天籁。

    (一)

    月亮出来的晚上,爷爷还在不停的忙着,可是,小乐乐不见瞌睡,跟前跟后嘴里唱着,她只有四岁。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