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回首过往,如果本应多彩的世界坠落成一地狼藉,飘散不去,那么向前,踏碎一路霞光,那些擦肩而过的行人,步履匆匆汗流浃背抑或是闲庭信步,虽然素昧平生,却让人不再茕茕独行。

    ——题记

    人间四月,花期已过

    “都快四月了,为什么那些花儿还没有盛放,往年的这个时候到处都已经姹紫嫣红了。”看着车窗外公

  • 每个曲靖人骨子里都有吃货的天分,往往能在在最寻常的食材里找到那份记忆中最为喜好的味道。各种司空见惯的食材通过最不起眼的烹饪方法,蒸、煮、煎、炸或者干脆凉拌,按照记忆中父辈们传统的手法,无需太多繁复的程序,几份家常菜,几句家常话,几杯老白干,家的味道便能从餐桌上流淌进心底,成为每个人心底最为怀念的滋味

  • 在乡镇集市,遇到了一个卖“丝窝糖”的,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就不喜甜食的一群大叔大婶们,不约而同地围了过去。当中有手不洗两遍就吃不下饭的洁癖者,直接用手拽下了几屡带着炒面散发着清香的“丝窝糖”就往嘴里塞。

    “么么三,这个丝窝糖正宗,太香了!”洁癖君还没来得及把沾在嘴边的炒面抹去,就开始评价了起来。平时

  • 有人说:“乡愁,就是一张小小的车票,从漂泊的地方开始,连接着那个叫家的终点。” 忙碌一年的人,越到年关,对家人的思念就会发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信号:启程,回家过年。

    刚进入农历腊月,在他乡闯荡的游子,就开始为一张小小的车票,抢成了各种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于是,春运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物迁徙,蚁

  • (晚饭前,在村里随便走走,夕阳挂在远处的廖廓山旁。曾经留下过许多欢快记忆的老僧塘,如此静谧。池塘依然是曾经的池塘,夕阳还是当初的夕阳,只是当时在夕阳下池塘里戏耍的孩子们,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天各一方经营自己的生活。)

    谁家渔舟谁家郎,

    昔日玩伴不成双。

    回首之余四十载,

    落日依照老僧

  • “初一下雨初二晴,初二下雨初三晴,初三下雨九不晴,初九下雨十八天”一句曲靖民谚,说的是关于曲靖进入农历九月的天气。每到农历九月,曲靖的气候要么天朗气清,要么秋意绵绵。一旦天晴就接连好多日都是晴空万里,而如果下雨,就似乎无穷无尽地要下上好多天,往往会影响农田里看似丰收的年成,这也预示曲靖秋天的到来。{

  • 之二云上元阳

    初到元阳的街头邂逅,那种久违的淳朴和热情让我对前方的旅程更加期待。带着一份好心情,两家人起了个早,驾车向山中出发。

    云南“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绝对不是一句说了完的顺口溜。在翻越了几座山头之后,天空已从早晨的艳阳高照变成了浓云密布,车辆在一阵阵沿着山坡向上爬升的浓雾中穿

  • 之一初识元阳

    元阳冬季至开春播种的那段时间,由谷底延伸至山顶的那一弯弯梯田,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展现出来的景色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种由线条和水色构成的极致图像,壮美得令每个人屏住呼吸欣赏。水映着山和云,山和云衬托着水,在不断的还原和复制中,构成了一幅幅从任何角度观赏都是完美构图的画面。若

  • 我对旅行的理解是,不在乎去了多少风景名胜,随走随玩,遇到喜欢的地方,多呆几天,甚至会再次去那里感受一下;没有感觉的地方,那就匆匆路过吧。行走在路上,总能遇到能够与自己情绪心境相融合的地方。民族多样性的云南,总有一个村落、小镇或者一座城市,能够融化怀着不同心情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个云南人最

  • 过年,中国人家人团圆的重大庆典,无论离家多远,无论一张车票如何难求,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如何都要等上归家的旅程,只为那短暂却浓浓深情的年。

    年兽不来,但回家过年的渴望从腊月开始就触动了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家在远方,思念已经回到老家的一张桌子一个板凳,甚至是门外的一方院落的围墙上的每一片砖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