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11035
5月25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回京。整个活动全程24天,历经7省14市,行程上万里。在上万里的行程中,采风摄制组成员感受到的,是一次心灵的沐浴。
13051
今年22岁的杨思豪,是采风摄制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但时尚帅气的他工作起来却看不出丝毫的稚气。
小杨负
2015-06-02 11:37s611035
5月25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回京。整个活动全程24天,历经7省14市,行程上万里。在上万里的行程中,采风摄制组成员感受到的,是一次心灵的沐浴。
13051
今年22岁的杨思豪,是采风摄制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但时尚帅气的他工作起来却看不出丝毫的稚气。
小杨负
2015-06-02 11:05董巍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绵绵不断,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的先人将老子五千言称作“道德经”,帛书版为《德道经》。她问道论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会、人生之法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了一条终极大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那终极目标,也是那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她可以被描述,
2015-05-27 17:34S5242030
“无为”,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说过的一个名词,更有人将其理解为“不作为”。“无为”的含义真是这样吗?而这个名词,和黄帝思想治理学,究竟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84201
5月21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探索“无为”。
84202
老
2015-05-25 17:10s5211637
“黄帝法道文化和治理思想,究竟起源何方?”
15571
在专题片《黄帝治理学探源》主线稿中,编导曾在这个问题的下方划上了着重号。
15572
带着疑问,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中国》栏目联合制作的专题片《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于5月17日
2015-05-22 11:41s5181311
“请问您在这里生活了多久?”
5月15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轩辕谷,探访黄帝出生地。当编导询问村民雷大巴时,雷大巴的回答让人回味——“我(的家族)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
清水县最初并不在采风摄制组的规划路线内。在崆峒山采风时,当地专家告知
2015-05-19 13:26s5141636
5月11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陕西省白水县仓颉庙,参访“文字初祖”,探源文明载体。
135801
白水县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就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
原野苍茫
2015-05-19 07:48s5102106
5月7日——9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前往第二站——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外景拍摄黄帝陵,并采访了当地研究黄帝文化的专家。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号轩辕氏。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黄帝陵为全国第一
2015-05-12 17:03s071837
5月6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告别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前往此次“寻根之旅”的第二站——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陵。
09321
六百多公里的路程,采风摄制组驱车行驶了一天,不少时候是循着黄河水道而行。沿途但见群峰连绵,山上铺满了绿色的植被,与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大为不同
2015-05-08 13:0805069391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5月4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体育场,来自该县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在“中华经典诵•府谷县全民诵读国学经典暨创建全国道德文化示范镇项目启动仪式”上齐声诵读《黄帝四经·道法》。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与府谷镇党委、政府现场签订合作协议,计
2015-05-07 12:30-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