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乡土美食任君尝

    “三月三,食乌米饭”每年的三月三,是壮家最隆重的传统大节日。而乌米饭,则是壮家在三月三必备的节日特色米饭。

    当三月三将临之际,村民们便纷纷上山采回大把的枫叶。加水煮沸冷却,再放入香糯米浸泡四、五天。然后,把浸泡好的香糯米捞出,放进大木桶里蒸炊。待到蒸熟时,打开桶盖。哇

  • 孝感动天

    清明节又来临,城乡到处都在省墓扫山。人们拜祭先人,寄托孝思。这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特别乡愁。从古到今,“孝”是最受推崇的善举之一。千古传颂的廿四孝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引为学习楷模。尊宗敬祖,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纵观过去历史名人,都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孝”

  • 人勤春早

    又是春花烂漫时,游人纷纷踏青揽胜。可是乡下农家人,却全无这般闲雅心情。他们的心思都投到春播之中。想想也是,人若误地一时,地必误人一年。农时真真耽误不得的。田野之间,又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布谷,布谷…”声声催个不停,提醒农人抓紧春播春种。

    这时,街上的种子摊前人头躜动,围满了购买谷

  • 酷玩手机炫时尚

    话说手机,最早出现在香港的影视剧中。只见那些大老板,手拿一块大砖块似的东东,不住地在人前炫耀。才知道那叫手机,只有大老板才能玩的专用品。那知,曾几何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手机便很快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如今,不单是城市人玩手机,我们乡下人玩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像汪伯两老,

  • 壮乡奇特的乡土美味小吃

    钦北的大寺鎮,是个壮民聚居的大乡镇,有许多十分诱人的奇特乡土美味小吃。

    大寺的猪肚巴,就堪称钦北一绝。羊年春节,经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播出,更是名扬四方。很多外地客人,纷纷慕名专程来大寺寻访。求得猪肚巴一尝,只觉齿颊留香,余味无穷。便赞不绝口,真乃上品之美食。

    漫步

  • 越洋微信解乡愁

    我与老弟阿超分別许久,音信互不相通。后又听说他出国,去了澳大利亚。这次更是远隔重洋,相会遥遥无期。以后欲见面,只怕唯在梦中了。

    谁知儿子得知此事,哈哈一笑,说:“老爸,你想与超叔相会,其实易之反掌啦。”

    “ 真有这等好事?”我闻言愕之,狐疑盯住儿子问:“你不是开玩笑,逗老

  • 母亲用她一生教我做人

    三八节来临之际,我不禁深深地怀念我无比敬爱的 母亲。她老人家为人正直善良,起的名字也如她的人一样的美,尊讳雪凤。但母亲一生却历尽坎坷,苦难备尝。仍始终坚持正直做人,善待乡邻,深得乡亲的赞许。

    母亲小时因生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关爱。她六岁就被迫到本家大户做使妹。每天,她

  • 约会

    约会

    春光好暖风爽

    花儿香鸟啼唱

    树下一双可人儿

    甜蜜相依乐洋洋

    忽然一泡鸟粪从天降

    洒在缠绵相握小手上

    男子怒咤骂

    捡起石块扔树上

    惊飞枝头鸟

    也气走小娇娘

    粉脸含霜拂袖去

    拜拜也不讲

    留下莽汉好懊丧

    不知因那桩

    好事泡了汤

  • 岁寒火塘话乡愁

    羊年岁尾,一股几十年罕遇的超级寒潮袭来。钦州顿时成了冰窖,刺骨的寒风吹得娇娇女花容失色,嘟起粉嘴直嚷:“哎哟,这鬼天咋这么冷呀?冷得鬼运,直头想把人冻死”。

    从北方来钦州开麦大包店的捞叔也被冷到浑身哆嗦打震,不住哈着手皱紧眉说:“俺老家下大雪也没这般冻。这钦州的冷呀,冷到入骨

  • 家乡的年晚圩

    我的家乡大寺,是钦北有名的大圩场。向来都是热闹非常。当地曾流行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的清帝曾驾幸大寺,探望他的老师冯敏昌。目睹大寺圩场熙熙攘攘,赶圩人摩肩接踵,堪比繁华京师一般。不由脱口赞叹“大寺趁圩的人真多,好热闹啊”从此,大寺圩场以热闹繁华而驰名四方。並曾一度成为钦北的县治。那是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