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国家植物园 文从沈梦

    大约在五年前开始,就听说村子河西边山头将被征用,具体要做什么用家人也并不清楚。正巧,我的舅家就在规划区,因此连带着土地也被征用。这个小组数十户乡民在一两年间完成了从农民到无地者的转变,除了仍旧居住的房子,他们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再为种什么庄稼而发愁,也不会为抢

  • 悭吝先生

    文从沈梦

    21世纪的中国大陆,你知道最有名字的人是谁呢?

    提起此人,人人皆知晓,人人皆知会笑。他姓悭,名吝,是中国省中国市中国郊中国村人士。你经常会见到他,你记得他爸爸曾经有个外号,叫差不多先生,可是现在他早改姓名,因为有点臭钱,他自己做主改了名字。你肯定见过他,有可能你和他还

  • 时利先生

    文从沈梦

    时利先生,是二十一世纪少有的人才,他的大名在许多场合下都会出现。他和悭吝先生、好好先生很大的不同点是,身体相当的棒,年纪也轻,还有一个很好的脑瓜。

    在很小的时候,时利先生就因为有着出众的组织能力,而被许多同学追捧,成了班里的运动尖子。由于出生的相对晚,他轻易的躲过了动

  • 好好先生

    文从沈梦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悭吝先生齐名的,还有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是最平凡最普通,又最为常见的人。他常常住在那省那市那县。你可能常常见到他,但是你常常叫不出他的名字;你有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不熟悉他是做什么的。你可能听过许多人多谈起过他,但是,他的事迹又都是那么模糊,

  • 片刻的幸福

    文从沈梦

    我常常想象,如果外公还在,看到现在的我会首先怎么说我呢?是微笑着跟我打个招呼,然后聊聊家常聊聊生活呢还是直接脸色一变:你这个兔崽子,都肥成这个样子了,还不快减减,是不是没用功努力啊!?

    可是,我只能想想,因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再有这样的交流。时光推着我走到我不大喜欢自

  • 从拾椹供母看二十四孝

    文从沈梦

    二十四孝的故事从元代开始确定后,七八百年对百姓影响巨大。直到上个世纪新思潮的演进才彻底被拚弃了。而近些年专家对古文化旧事重拾,似乎有妖异再度横行的态势。

    那么,我们就从一个事例来看看传统故事,例如拾椹供母。故事讲得很感人,话说王莽当政时,连年天荒。为了供养

  • 也谈谈信仰吧,在这个说到这词儿都觉得羞愧的时刻!我并不深刻的了解这词,但终究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到这词的巨大力量。知道,或者只平添了淡淡的忧伤。

    对于宗教、自然的崇拜,开始于文明的初期。先民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对于不理解的事物逐渐有了自以为的崇敬。信仰,就在这时有了萌芽。

    在漫长的半文明时代,君

  • 都市晨话之不眠

    文从沈梦

    睡不着的夜晚,辗转反侧,四肢发痒,难以言喻。初期思维清楚,逻辑缜密,仿佛运筹帷幄,世事在控。既而头脑发热,晨昏不分,男女影像莫辨。若仍不得眠,则漫漫长夜,可听鬼哭嚎,可见心浮焦虑,可知人生苦短,可叹明朝长路。人身心具乏,可情未能自控邪,一任思绪若水泛滥。

    一般而

  • 都市晨话之正能量

    文从沈梦

    这个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

    派下来齐整的云片让人休眠

    我带着一天的平静

    仰望着浓夏难得的清凉

    美丽的人儿在山脚下

    动人的未来在云帆处

    人都说生活像一杯茶

    有甘苦也有香浓

    我也知道

    但是

    更希望生活是一汪泉水

    汩汩流下永不干涸

  • 我,我是陪妹妹过来的。她脸微红,语气坚定。

    妹妹、妹妹,说得倒亲切,都七老八十了还那么较真!我叹气,并且表示对她不解。

    可是,她真是我最亲爱的人,我不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却可以给她棒棒的生活。

    切,我撇嘴。自认伟大的人见到不少,真正有样子的人还没见过。

    我们可是真爱,你也应该好好对你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