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有点秋意时,秋却要从我们的身边溜走。这不,中秋过了,寒露已至,一转眼,就要立冬。郁达夫说的好: “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而生活在皖南,这点清凉也只有早晚再能享受得到,品味得出。

    晴朗的仲秋,太阳依旧炽热。满眼,仍然是炫目的暖绿。此时,秋高

  • 儿时的乡村,生活比较单调,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农闲时,请个外乡人到村里来说唱评书,这是件叫人欢喜的事情。

    油灯下,说书人站在用竹架支起的圆鼓前,左手执胡板,右手拿一小鼓槌,在板声和鼓声的伴奏下,悠扬动听的评书就从说书人的口中滔滔流出。

    评书的场地多选在无牵无挂的老光棍家里,说评书的也多是40多

  • 如果把秋比做酒,我愿这是一杯烈酒,喝下它,干燥的喉咙有着了火一般的辣;如果把秋喻为一季旅程,我愿意这一路充满曲折和艰辛,让这平庸的人生多几份沧桑和无奈。

    “衰柳残荷,长山远水。扁舟荡漾烟波里”。这个秋天,属于这片残荷。荷莲本自洁,折戟泥沙,不甘寂寞;自将磨洗,傲然孤立。荷莲本妖娆,蜻蜓叶上摇花露

  • 从前的马车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誓言,爱情,天空,蔚蓝的眼眸,海一样深邃。远方,遥寄的思念,温柔地撞击我,一次又一次。风咋起,松涛阵阵,猿哀啼,断舍离,愁丝缕缕。有种美丽叫相约:相约烟花阜盛长安街,相约春风十里扬州路。有种默契叫理解:君有情,妾有意,天长水阔,灵犀在心。何须长相厮守

  • 乡愁,挂在老屋门前的篱笆墙上,混和着黄瓜、豆角、野菊的清香味。乡愁,在清晨,在宁静的乡村,在炊烟袅袅的瓦房上升起。我看见灶台旁忙碌的母亲,我看见拽着母亲裙角的我。乡愁,在烈日下烤晒。古铜色的肤,佝偻的脊背。那是我年老多病的父、沉默寡言的兄。他们且耕且种,挥汗如雨。乡愁,你是一路东逝的鸦滩河,你是蛇山

  • 匆匆读完《千年一叹》,我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从古希腊到埃及,从埃及到以色列,从以色列到两河流域,然后到印度,尼泊尔,走了四万公里,品味着那一页一页熟悉又陌生的历史,故事,人物。

    在20世纪末的斑驳的土地上,千年文化,在轰隆的汽车轮下滚动,古老文明,在炽热的文字中流淌,沉默的历史,在忧患的叹息声

  • 阳年三月,北方的日子乍暖还寒,幸许,有时还会雪花飞。但南方,尤其是皖南,暖风吹来,春气顿生。你看,路边的小草越发嫩绿,河边的柳枝也吐露出片片新芽,连鸟儿的叫声听起来也较从前欢畅轻快多了。当然,此时,最美的风景,应是农家门前的桃树,路旁盛开的桃花。这些桃树个头虽不高,树干也不很粗壮,但是,枝丫婆娑,仪

  • 回到从前,我想,如果能够。

    往事,一摞摞,记忆,已成堆。生命里,谁把我深深牵挂?

    岁月,一条不老的河。我的远方,我的诺亚方舟,停泊在,哪座渡口,哪块浅滩?

    无数个不眠之夜,你轻柔地撞击着我的心房,仿佛莺歌,揉碎我的梦。踏雪寻你,古道,驿站,荒漠,断桥。

    看,河的对岸,清风如烟,柳色新

  • 论作品。成就陶渊明的,不是《归园田居》,而是《桃花源记》;论人品,欣赏陶渊明的,不是“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高和傲骨,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

    人在顺境,且在其位,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甚至趾高气扬,得意忘形,比比皆是,无可厚非。连一生贫困落魄,潦倒不堪的“苦吟”诗人孟郊,4

  • 若说夏日最为人喜爱的植物莫过于莲了。千百年来,咏莲颂莲作品比比皆是。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季节荷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荷花娇艳妖娆的迷人景象。

    莲是一种极易生长的草本植物。头年,偌大的湖面,只见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荷叶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来,满眼都是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