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这篇《外来妹》的创作初衷,源于十多年前我去广东打工的一段经历。那是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在广东东莞的沙田镇西太隆工业区,一家厂名叫爱丽莎的皮具有限公司上班。那个时候,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同事,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但是记忆一直特别感触。写下这篇文章就源于这份情结。{p

  • 11月4日是星期天,刘元兵老师偕同几位高级语文教师,不顾舟车劳顿从金堂来到简阳贾家镇,慕名拜访著名诗人巫英。巫英是简阳市作协会员,非常有才气,她的诗《在云合》在金堂云合乡村征文大赛中获奖,巫英也是唯一一位获奖的简阳作者。大家的到来受到了她的热情接待。

    虽然同为简阳人,我对巫英老师的作品也拜读不少

  • 相信每一位江山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江山,相信每一位江山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江山故事。借助江山文学网这次十周年征文活动,我也讲讲我进入江山两年多的故事吧,借此表达我深深的感恩。

    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后来因为奔波生计,辍笔至今二十多年。因家庭的变故和情感上的伤害,我一直过得郁郁寡欢。自

  • 继我的散文《父亲与茶馆》去年在金堂的《三江文艺》发表后,这次有幸能在《简阳文艺》的改版第一期和《简阳之声》创刊第一期刊发,特别荣幸,也感谢家乡老师们的认可。

    说起当初写完这篇《父亲与茶馆》发表在江山文学网后,申报精品审核没有通过,后来社长何叶又报上去给总编古渡复审,还是没有通过。从内心来说,我觉

  • 在这个五月初,我收到了金堂作家刘元兵老师出版的文集《邮仔乡愁》。翻开带着墨香的书页,看到刘老师赠书的签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刘老师的那份真诚,也油然而生了感动。

    刘元兵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一直笔耕不缀,此书收录了刘老师近几年的优秀作品。刘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感恩的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的家乡

  • 我是晓荷社团的总编叶华君,云静老师是写小说的高手,我看过云静老师的不少小说,也编过云静老师的不少小说,他写的小说都非常棒,无论从主题构思还是写作手法,都给人印象深刻,读后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本人水平有限,仅限于自己对小说的一些理解,与各位老师交流分享。谢谢!

    文章第一章节,小说开篇一句话就

  • 2016年就要过去了,可以总结一下的。今年是我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永远值得我感恩。

    我在2016年1月14日注册江山文学网,正式从写空间说说走向网络写作,规范了自己的文字。全年发文41篇,精品19篇,基本属于今年的原创。作为编辑,编文600多篇。在社团【晓荷回家】征文获得二等奖,江山蚂蚁征

  • 难得再打一篇日志了,很多时候很累,心累;即使面对这些字符,往往也是力不从心了。随笔(1)到随笔(16),跨越的整整是三年,三年,让我记忆着这QQ号就用了三年,“思雨”的网名从一而终了三年,我差不多也单飞了三年...仅就这三年里,就有着太多变故:和阿秀分别了再到《网络记忆》,最致命的打击是爱我的我爱的

  • 年纪大了,

    就学会了隐忍,

    不再幼稚得喜怒于色。

    工作不顺心,

    不喜欢去抱怨。

    身体不舒服了,

    不喜欢去呻吟。

    人群中,

    不会,

    张扬地喋喋不休。

    寂寞了,

    不喜欢再找人诉苦。

    对我恨的人,

    我不再咬牙切齿。

    对我爱的人,

    不会,

    折磨

  • 一直觉得,文字有思考才有深度,有实在的生活感悟才有灵性.

    现在有很多文学网站,文章五花八门,耍花拳绣腿的人太多了,往往是脱离了生活的基础闭门造车,文字整得八面玲珑如行云流水,读下来很少有让人内心触动的感觉!

    现在也有很多写作者,太谋求文字的优美,文字里的思想不过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太缺少内涵的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