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快
(一)
我六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九那天,父母误食黑鱼子中毒抢救无效而双亡。父母大去之后,撇下年仅十五岁的哥哥和我相依为命,艰辛地生活着。哥为了生计,不得不辍学拾荒来维持生存。日子虽然极度清苦,但有哥的关爱呵护,我感到我童年的日子不是暗无天日,而是有一丝黎明的曙光。没成想,一场车祸夺走了我
2019-02-10 10:58白居易墓园行吟
曲径通幽林荫浓,
溪琴脆弹清韵滢。
琵琶峰上谒诗魂,
白翁沉眠寂无声。
碑文书翰盈满目,
石卷诗词铭心胸。
长恨①轻肥②众争阅,
笔录机摄重叠重。
注①《长恨歌》注②《轻肥》均为白居易名著
白马寺抒怀
始建汉唐佛祖居,
善哉奠基耸标识。
2018-09-07 11:46作者:姜元快(系中国作协山东分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宝书画研究院威海分院常务副院长)
张序民(系退休老干部)
第一辑 时代的强音
父亲
出身清苦贫困,
面向黄土背朝天地耕耘。
饥寒交迫,
瘦骨嶙峋。
非人的煎熬似乎忽略不计,
然而就是不能容忍国
2018-08-23 09:56《秋色赋》续篇
——记山东省威海市陶家夼村党委书记陶建军
参与编纂全国名村志,笔者有机会去造访1962年著名作家峻青散文名篇《秋色赋》(原载《人民日报》,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秋实丰硕的小山村——山东威海市陶家夼村。
历经风风雨雨54个春秋的陶家夼从仅有89户、不足400人口的小山村一跃
2017-02-18 10:27又是杏花飘香时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又是杏花飘香的季节,那大片大片的纯白中点缀着鲜红,光彩炫目,迷煞了人的眼睛。一片杏的花海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忆中的杏树下。
乡下的老房子院中东侧有一棵杏树,每当初春时间,伴随着柔风,粉丹丹娇滴滴的杏花绽放了。醉人的清香四溢飘散,院内院外弥漫
2016-02-24 13:29公元1981年农历腊月初五,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日子,那天母亲溘然长逝,带着无限惆怅,驾鹤匆匆西归,时年63岁。她走得那样匆忙,居然来不及听我说上一句:“妈,我来晚了。。。”
每当想起母亲生前的种种际遇,我这不孝之子便会愧疚不已,泪水泫然,作为母亲唯一的儿子,我却没有对她尽忠尽孝,尽一份当儿子应有
2014-10-24 13:02(一)
妻子嫁我时,年方二十二,花容月貌,一笑之间玫瑰、牡丹、荷花都黯然失色,人称她是村花,我却以为她是山路上的野蔷薇——可观之而不可亵玩焉。
年青时家父家母患病,姊妹多,家境贫寒。刚成家时,我是位小学耕读教师,收入微薄,生活拮据。家里家具应有的没有,衣食应穿的应食的也不足,有的只是艰辛和清
2014-10-20 16:34考完试,同学给我推荐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就包括这篇《黄昏里的男孩》。在这些小说中,“黄昏里的男孩”这个极富诗意的题目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就这样,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这篇小说。
看了题目和文章的开头部分后,我以为它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的故事。一个落魄的、可怜兮兮
2014-10-17 17:31七十年过去了,历史不会忘记一个民族的崇敬与自豪,更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奴役和杀害三千五百万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不容篡改,毁灭人类的战争也绝不能重演!
由中国期刊方阵期刊、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出版发行的《剧作家》2014年5期,肖哲编写、杨晓全责编的现代京剧
2014-10-16 10:591998年阴历9月21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天,我慈爱的外祖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无比眷恋无比热爱着的这个世界。而我,竟然因为忙于工作,没能赶回老家,再看姥姥一眼,陪姥姥走完人间最后的里程。
1915年阴历7月26日,在一个富有的乡绅家庭,姥姥出生了。姥姥的父亲是个工厂主,在外乡做
2014-10-14 11:36- 上一页 12 下一页